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 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彭泽去家百里 去:距离
② 千里逢迎,高朋满坐 逢迎:奉承,迎合
B.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
②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
C.① 会有四方之事 会:恰逢
②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
D.①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② 恨晨光之熹微 恨:仇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对心灵的重要性,它能带给人清凉慰藉。
B. 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C. 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有力地衬托了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D. 文中作者提到“梦”,这些梦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E. 最后一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梭罗等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
【2】请概括出作者眼中的现实生活和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请写出你对文题“我们这么近,我们这么远”含义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诗人开篇借“风”“猿”来渲染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接下来写诗人漂泊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语气指出从师学习的标准是“道”,而与年龄无关。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思念之情,而“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突出了刘裕北伐的气势之猛。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人行走来说明学习时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雨霖铃) 中用具体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离别的凄苦之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两句抨击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的,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
(3)杜甫《蜀相》中,“___,__”两以乐景写哀情,诗人通过描写诸葛亮祠堂外的景色,抒发了凭吊之情。
7、(1)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2)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书愤》)
(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____________。(《一剪梅》)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遙游》中,庄子指出列子驾风飘去,也不刻意追求福,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仍认为列子是有所凭借的。
(2)王勃《滕王阁序》中“慕宗悫之长风”的语意,被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化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李商隐《锦瑟》中,用空灵的意象写出阴阳冷暖不同境界,暗示作者内心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将进酒》中,诗人举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竟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这一恶劣世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①鸣西池。
风摧寒棕②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①莎鸡:虫名,俗称纺织娘。②寒棕:谓织布梭。一说“寒梭”。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白马”“三丈雪”,是以实景来烘托戍边英雄和戍边环境的特点。
B.诗中借蕙草衰败、莎鸡鸣叫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突出彼此不见时间之久。
C.诗中用“风摧寒棕”“月入霜闺”,反映出闺中女子内心沉重的伤悲之情。
D.诗中“流泪空自知”与“塞上长城空自许”句中的“空”含意大体相同。
【2】诗中写到“种桃”的经历与感受,这传递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
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各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
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犄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擒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
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确的一项是
A.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B.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C.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D.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讲武,指讲习武事,即练兵,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古时讲武多在秋季。
C.白衣,可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薛讷以白衣而摄羽林将军就表明其处分仍然在身。
D.卒,原有“终”“尽”的意思。古人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叫“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使臣,也难入其军门。
B.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
C.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D.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历任幽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等职。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饷,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2)追及贼,战武阶驿,犄角劫之,破其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道:“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可以成功的,便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得偿所愿,这是成功的人。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人。还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前进,这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对于以上三种人,你更欣赏哪一种或哪几种人?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