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B.见贤思齐焉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D.请事斯语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 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C. 2016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了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D. 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他们是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但是,他们的具体解释则与利文斯通大相径庭。他们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信息或图像时,有时一种图像会掩盖或覆盖另一种图像,因而有时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却看不到。
他们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说出各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和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距离很远时,志愿者看到的图像很微小,也很难分清其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锥细胞与外围视杆细胞一样能向大脑传递笑容信息。这一解释与利文斯通的解释显然不同,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然后,西班牙研究人员决定通过眼睛对光线明暗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视锥细胞(感觉强光和彩色)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黑白)的特点来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白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再注视黑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白屏减弱了视杆细胞的感光能力,才会让视锥细胞能够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见,视锥细胞能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时视杆细胞也可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的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加,如同电视屏幕中的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但是在其嘴角的影像干扰如果减小,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比较悲伤。这说明,即使是科学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1】西班牙的奥特洛、帕布罗斯与美国的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解释有哪些相同之处?主要分歧是什么?
【2】根据文中表述,在哪几种情况下欣赏者更容易感觉到蒙娜丽莎在微笑?
【3】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做出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3)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很多,柳永在《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
5、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
(2)《庄子•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因为外界评价而兴奋或颓丧。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出女主人公起床后惆怅倦怠的情态。
(2)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水怨山”,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2)《赤壁赋》中有美景,有深情,亦有真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再小也不能据为己有。
(3)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作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模拟蜩与学鸠的口吻,展现了它们的目光短浅;用“_______”直接表达对二者的嘲讽。
(2)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里的“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飞往南海时雄奇阔大的气势。
(3)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宋荣子能够做到不在乎外界评价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的“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了一般人,则是因为“_______”,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5)白居易《琵琶行》不仅善于描摹声音,也善于刻画人物。如“______”写出琵琶女面对陌生人时的娇羞;如“______”,出琵琶女午夜梦回,失声痛哭,伤心欲绝的情态。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表达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徙于南冥高飞升空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樊川旧居
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韦庄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①去后苔生阁,稽阮②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注]①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场、刘桢的并称。后亦用于泛称宾客才人。②稽:应作“嵇”。稽阮:魏晋间著名文学家嵇康、阮籍的并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却”可知,樊川只是路过之地,而非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过”表示途经之意。
B.首联通过“夕阳”“衰草”,营造了凄凉萧索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C.颔联中诗人以应刘嵇阮四人自比,表达了对朝廷无能导致人才流失的哀叹。
D.本诗综合运用了借景抒情、援引典故、比喻、夸张等各种手法来表情达意。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蕴含的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 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 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 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 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 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个议论段。
要求:①有观点,有事例,有分析;②运用校荐素材《王亚平:“女儿让我去太空给她摘星星”》《“八一勋章”获得者李中华:挑战极限,情系祖国蓝天》《奏响创新的时代乐章——致敬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张志添:放牛娃励志当尖兵,危难前逆行24载》等典型事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论证分析;③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