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该地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经济落后,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开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②医生认为,有一些人一有小病就大量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这种做法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③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④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⑤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⑥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子使中贵人勒习兵击匈奴 勒:统率,部署
B.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购:购买,采购
D.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血食:享受祭祀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认为中国诗较之外国诗篇幅短小,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虽“简短”却“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使人“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②冯友兰先生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它无不如此。”的确,在诗歌等艺术作品中,暗示与明晰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同一艺术作品中,二者不可得兼。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偏于内向,加之儒家主张为人处世要“温柔敦厚”,讲求内敛,要“敏于事而讷于言”,影响到诗人对外部事物的敏锐感触,所以当他们将这些感触诉诸笔端时,常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中国人的性格也是含蓄、委婉的,不喜欢直白、坦露,因而诗人习惯于使用暗示性的语言。以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达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③在《谈中国诗》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一特点。
④一是将读者引入边涯,接着是深秘的静默。有时候,作者将你引诱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和“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一般。这是中国诗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在恰当的时候静默不言,欲说还休。
⑤二是行文不了了之,引得人遥思远怅。譬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两首诗,这两个“不知”简直撩人心魄!
⑥三是问而不答,以问为答。作者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⑦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可从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方面的暗示性入手。譬如意象,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古诗词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暗示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则暗示离愁别绪,抒发思乡之愁;鸿雁则表达了游子思乡羁旅之情。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国人的思维。掌握这些意象的含义,就能大体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诗词的主旨。
⑧总之,中国古代诗歌虽简短但并不简单,能够在有限的文字里尽可能多地表达意味。不管是意象、题目,还是作者、注释,无不把诗人的情感精精妙地暗示出来。
(选自《由<谈中国诗>谈古诗暗示情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钟书认为中国诗简短如闪电,却可于“易尽”里望见“无垠”,此观点与宋代诗人梅尧臣形近意远的诗词观相近。
B. 冯友兰认为,正因为同一艺术作品很难兼有暗示与明晰两个方面,诗歌、绘画及其他中国艺术形式都富有暗示性,而不够明晰。
C. 诗人创作时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是由于中华民族内向的民族心理以及儒家讲求内敛的处事主张,影响到诗人对外物的敏锐感触的表达。
D. 钱钟书认为陶渊明得到生活的真谛时却欲辩难言,正是诗歌“暗示性”的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尽头,引人思索,在静默中神会。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结合钱钟书先生的文章《谈中国诗》,着重分析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这一特点。
B. 文章第二段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原因。
C. 钱钟书《谈中国诗》一文从语言文字、行文结构和巧用句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所具有的“暗示性”的特点。
D. 文章第⑦段列举冰雪、月亮、鸿雁等意象,是为了说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富于暗示性,并不意味着中国诗晦涩难懂;富于暗示性,恰恰是中国诗具有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B. 尽管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但还是给后世的鉴赏者留下了诸多可循之迹,比如诗歌中的题目意象、作者、注释等等。
C. 中国诗歌形式简短但蕴藉丰富,这不仅透露出中国诗人对语言的极致追求,也反映了中国诗人有着丰富的情感。
D. 诗词中冰雪暗示心志的忠贞,鸿雁表达羁旅思乡,这已是约定俗成的意义,这些文化密码,对于我们理解古诗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掌握了这些密码,我们就能理解作品的主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神游物外》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拍击水面,凭借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阐释了磨难的意义。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句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4)《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 “ ____,____ ”两句表达作者与仙人相交、与明月为伍的愿望。
(2)《琵琶行》中“____ ,____ ”两句写出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两种意境。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 ,____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是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借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和惆怅之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
(2)《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官兵间的悬殊或揭露军中的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4)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用庄子的典故写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用鲛人的典故表达了内心无限的伤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影响很大,有人认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而来。
9、按要求填空。
(1)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3)《论语》十二章《里仁》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相近。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湟①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①河湟:黄河、湟水流域,是唐与吐蕃交战之地。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旧卒随主将出征河湟时还很年轻。暗中也透露出了年轻战士为国戍边的豪迈情感。
B.次句“头白”交代了旧卒返家时的年龄。“时清”二字写出了他因胜利而不时感到的清爽。
C.第三句交代了唐朝军队牺牲的人很多。透露出那场战争的艰苦、惨烈与参战将士的艰辛。
D.尾句是诗歌的华彩,突出写河湟旧卒一个人在吹奏边曲,把他的内心世界集中展示出来。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可以五言,也可以八句。
B.和王翰《凉州词》一样,这也是唐诗中的边塞诗。
C.用“汉”来代指“唐”,是唐朝诗人经常用的写法。
D.“边曲”指旧卒在戍边时经常吹奏的西北边地乐曲。
【3】古人认为,作诗须“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本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说明。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原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B.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C.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D.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古代的容量单位或重量单位。作为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文中的“二千石”指的是汉朝的官秩(俸禄)等级,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B.公卿,古代“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朝封爵之首,“三公”即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C.五铢钱,中国古铜币名。源于西汉时朝廷为“解决铸币失控”而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的货币改革。钱上有“五铢”二篆字,重约五铢。这种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是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长寿钱”。
D.拾遗,古代谏官名称,分左拾遗和右拾遗。职责为讽谏人主,为皇上提供咨询建议,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以弥补皇上政策决策的失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担任过左拾遗一职。本文中指的就是官职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为人性情傲慢,品行端正廉洁。对他人的过失,他会当面指出;善待与自己合得来的人,却不愿耐心接见与自己性格不合之人。
B.汲黯直言不讳,多次冒犯君主。他批评君主内心欲望很多,表面广施仁义,实际不能效法明君治国之道,这使得君主大怒罢朝,众臣恐惧。
C.汲黯缺少礼数,不攀附权贵。他对位高权重的武安侯田蚡和地位尊贵的大将军卫青都不行拜礼,田蚡和卫青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认为他很贤明。
D.汲黯为官有道,政治清明。尽管他不愿远调外地,但还是听从了皇帝的安排任淮阳太守;在淮阳,他采用原来的方法治理郡务,淮阳政事清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2)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四十不惑的职业摄影师魏壁,突然告别了城市的生活,带着爱人孩子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回乡后的他,翻新了年久失修的老屋,在那儿种菜、养花、照相、陪伴母亲……他请老手艺人复原祖辈流行过的家具,试图去保持着故乡农村最后的时光记忆。他说他有个心愿,就是能在家乡建立一个美术馆,那里会是村里孩子们的天地,让他们能够从小触摸艺术、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正一步步扎实地前进。多年在外谋生的经历,让回乡的魏壁真正找到了创作的源泉,那便是故乡的青山绿水和心灵深处的淡淡的乡愁。乡愁之于魏壁,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的力量,促使他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