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任太史令,撰写《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B.《汉书》,作者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列传》一文,司马迁重在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同时,委婉含蓄地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
D.春秋,古代指年纪,春秋高即年纪大;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
2、下列各项解释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不足道:足以。
惊心动魄:比喻非常害怕。
B. 我行我素:指不受外界影响,按自己平素行事方式去做。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C. 自食其力:吃的东西。 各抒己见:抒情。
D. 取之不尽:完。
乐此不疲:很高兴地呆在某个地方不想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钟声敲日夜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惠敬儒,在今夜的梦中,又听见当、当、当的钟声了。
钟声来自他供职的晚洲小学,来自小学操坪边的一棵老樟树上,来自系在枝干上的一块两尺长半尺宽三寸厚的废铜和一柄连在一起的硬木棰上。这是钟吗?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里,这就是钟。上课,下课,用手一拉一放系在硬木棰上的长绳,以木棰击打废铜,就是好听的钟声。当学生放学回家了,老师在灯光下改完作业备好课,把劳累了一天的身子放到床上,风吹木棰与废钢击撞,细细碎碎的钟声,便一串一串落到枕头上。
惠敬儒揖别晚洲小学一个月了。晚洲隶属株洲县最偏僻的朱亭镇,与衡山县搭界,是湘江中的一个长形洲岛,离岸上的镇子远,离县城远,离他和老妻眼下居住的株洲市杏花园住宅区更远,一百八十里地!儿子孝顺,为父母置办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电梯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到处种着杏花树,眼下正春风得意开得成团成簇,粉红、洁白,光彩照人。儿子是有心人,想着“杏坛”与教书育人相关,他的父亲是当老师的,不会不喜欢这个地方。
老伴刘珍说:“在这里养老,神仙一样,好。”
惠敬儒说:“就是没有钟声,心里空空的。”
他们同龄,都是朱亭这一块地方的人,而且读师范中专时是同学。毕业时,他们分配到镇里工作,可惠敬儒立意要去晚洲小学当老师,刘珍则留在镇政府财会室当出纳。后来,他们喜结连理,家就安在镇子上。有了家的惠敬儒因交通不便,只有休息日才可以乘当地渔民的打渔船上岸回家。洲上也就几十户人家,这学校是专为他们的子女而设。老师最初是八个,校长一人。春去秋来,随着洲上农民都陆续到城里去打工,家也迁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了。
那块当作钟的废钢,被岁月敲薄了敲亮了,那柄硬木棰换了好几次了。钟声中,送走了一批一批小学毕业的孩子,到镇上去寄宿读初中。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他常想起唐代的杜甫,当年乘船经此所写的《次晚洲》诗,“参差云石稠,陂陀风涛壮……”,那时洲上当然没有钟声。但他读过《杜工部集》,另一首诗中有“钟声云外湿”一句,最让他心旌摇动。江心洲上水云萦绕,钟声也是湿润柔软的,落到心上一层层叠厚,如同结茧,于是莞尔而笑:此生没有白过。
等到最后几个孩子毕业,惠敬儒也到了退休的年限,可以心无遗憾地离开晚洲了。于是,夫妻双双住进了“杏花园”。坐电梯上楼下楼,用天然气煮饭、炒菜、烧茶,用手机上网、通话、看时间,儿子、儿媳、孙子说来就来了,日子悠闲而快乐。可惠敬儒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钟,上床睡觉去,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勉强睡着了,又开始说梦话:“钟声……钟声……”
刘珍开始以为丈夫是突然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适应,过些日子就会安然无事。不料情况并不乐观,眼看着丈夫天天愁锁眉头,面色消瘦,这才着急起来。不就是没有钟声吗?叫儿子去买个铜钟挂起来,她来当打钟人。她悄悄跟儿子商量,儿子笑了,说:“要听钟声,容易,劳驾娘打钟算哪回事?我来办!”
儿子订购了一台落地式座钟。到货后,儿子把钟调试好,告诉他们,这钟从一点到七点,是敲一下到七下;从七点到十二点,一律都敲七下;每半个小时,敲一下。
窗外暮色四合,接着便是满城灯火。钟声忽然响了,当、当、当……清亮地敲了七下。
惠敬儒大声说:“和晚洲小学的钟声一个样!”
这一天,惠敬儒安安静静呆在五楼的家中,隔一段时间就听到钟声,听到钟声就想起晚洲小学,欣欣然。到下午四点多钟,楼外的坪地上,忽然传来了孩子的笑声、说话声。
惠敬儒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往下看。“是小学生,十几个哩,在石桌上伏着做作业。”
“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社区的孩子放学了,自然要回家,你平日没留心。”
“他们怎么不回家去?”
“爹妈没下班,回去怪寂寞的,他们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热闹。”
“那我下楼去,我可以去辅导他们,哪一门课我都教过!”
“这叫初心不改,我真服你了。”
“谢夫人夸奖。我还要叫儿子给我添置两块小黑板,一块挂在书房的墙上,一块提着到楼下去流动教学。晴天,我在露天教;雨天,让小孩子到我家来,书房比晚洲小学的教室宽敞。”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惠敬儒与晚洲小学“耐不住寂寞和清苦”“设法调走了”的老师进行对比,凸显了惠敬儒的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B.两次引用杜甫的诗句,既增添了小说的文采,又让惠敬儒清贫的生活多了些许浪漫气息和诗意的美感。
C.惠敬儒居住在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小区,理应过上悠闲快乐的退休生活,但他却“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可见,精神领域的富足不可忽视。
D.文中多次写到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例如在梦中经常听见“钟声”,这些笔墨虽然令人感动,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
【2】小说结尾部分惠敬儒计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心志后,自责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圣人要达到超越时空、无所依赖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衰败。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最后邹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出师表》 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自由漂亮的状态。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夸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暗示人行走之难。
(4)《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让人痛惜。
(5)《静女》中有两句诗印证了成语爱屋及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 ,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2)李煜的 《虞美人》 中体现“物是人非”的两句是“ __________ , ________ 。”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限制。
(2)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为喻,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明月升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①。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②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①眠三:指蚕儿快要三眠了。是蚕儿长得最快的时候。②篝灯:灯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运用清新洗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斜风细雨、生机盎然的暮春图景。
B. “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揭示出游子心情,道破他的“离怀”之不堪忍受,点明主题。
C.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两句中,词人用风雨中独自翻飞的燕子比喻漂泊不定、孤独无依的自己。
D. “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一个“强”字,可见词人在灯下阅读家书,思念亲人的苦痛矛盾的心情。
【2】简要分析词人写“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的意图。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①。”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侍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七。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宇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勉、弟助,皆第进士。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交构:相互构陷。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而“左迁”是降职,“超迁”是越级提拔,“乔迁”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C.“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它们与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并称为我国的名山胜地“五岳”。
D.“进士”指科考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其中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他九岁时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敢于向刘祥道上书自荐;未成年便任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B.王勃恃才傲物,一生命运坎坷。他倚仗才华让同僚难堪,被他们嫉妒;又因擅杀官奴当诛,虽遇大赦仍被除名;后去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王勃才华横溢,喜欢著书立说。他写出《指瑕》《檄英王鸡》《滕王阁序》《唐家千岁历》,并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阎都督称他为“天才”,他兄弟三人受到杜易简赞赏;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但杨炯不甘位居他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3)(课内)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来自辽宁营口普通的农村青年“张同学”在抖音火了,他用大量的第一视角镜头记录着最真实的农村生活:早晨睡醒后,收拾一下床铺,加工昨晚的剩饭喂猫、狗、鸡、鸭;做点早餐匆忙吃掉后,或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干干农活、下河捕鱼,或是上街购物、嘎又(东北话音译,切肉买肉的意思),然后回家做好饭菜,和朋友大口喝酒吃肉。这种“流水账”式的记录仅用两个月,粉丝量便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有网友认为这是一个专业团队在运作,但一些重要媒体采访时却认为“乡村生活中真正吸引人的力量,才是让张同学成为网红的关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围绕“乡村魅力”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