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A.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 具告以事
C. 以致天下之士 D. 木欣欣以向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万乘之势(达到) 成妻具资诣问(准备) 籍吏民(征税)
B.始速祸焉(招致) 比及三年(等到)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带)
C.吾何爱一牛(爱惜) 刑人如恐不胜(尽)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境)
D.举地千里(攻占) 至今治强(安定)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以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
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的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你一向好么?还是忙?”
“是的。总是这样……”
“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静的说。“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不高兴了。
“我送你十块钱!”墨子又接着说。
这一句话,主人可真是忍不住发怒了;他沉了脸,冷冷的回答道:
“我是义不杀人的!”
“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的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的说道:“可是我有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先生以为怎样?……”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好的。不过时候不早了,还是吃了饭去罢。”
然而墨子不肯听,欠着身子,总想站起来,他是向来坐不住的。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一面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来,诚恳的说道:
“不过这要请先生换一下。因为这里是和俺家乡不同,什么都讲阔绰的。还是换一换便当……”
“可以可以,”墨子也诚恳的说。“我其实也并非爱穿破衣服的……只因为实在没有工夫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这反映了他艰苦卓绝的精神。
B.小说写墨子推测宋国人“大约”“也许”知道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但并没有求证,这是因为墨子在处事上不擅交际。
C.墨子游说技巧高超:先声东击西,假意让公输般帮忙,并以利诱惑,请君入瓮,让公输般说出“义不杀人”,水到渠成。
D.小说选择的对象是历史题材,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加工,塑造了“好义”“非攻”的人物形象,并融入了对现实的思考。
【2】宋国人面对楚国要来进攻的情势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3】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将诗歌比拟为树,把思想感情比作树根,认为语言、声韵、思想都是由“情”衍生出的,这在《与元九书》表述为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杜甫的《蜀相》中,描绘了祠堂内美好春景又融进了崇敬与追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5)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离骚》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钟鼓入耳,星月入目。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唐玄宗因思念杨贵妃而彻夜难眠的孤寂形象。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惋惜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情。
(3)陆游《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形象概括地描绘了两幅开阔、壮丽的战场画卷。
(4)__________,荡荡空中景。(《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越中览古》李白)
(6)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人类的存在如江月般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10)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旅夜书怀》杜甫)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
(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把诗人不计个人得失,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把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也是全文的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歌的首句中,诗人拿菊花与百花对比,突出其“独立”的特性。
B. 诗歌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C. “抱”字十分传神,把寒菊在北风中的顽强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
D. 此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E. 本诗语言质朴,意蕴丰富,彰显了诗歌的特色。
【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 颇:略微
B. 丹免冠谢上曰 谢:道歉
C.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审查
D. 使躬不瘳 瘳:痊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以丹旧臣 至丹以荆卿为计
B. 于是上嘿然而笑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上以为然,意乃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一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在书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荆轲、项羽、刘邦、张良、蔺相如、廉颇、屈原、曹操、周瑜、苏轼、李煜等,也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如林冲、鲁智深、林黛玉、王熙凤、杜十娘、祥林嫂、孔乙已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物,如奥楚蔑洛夫、保尔·柯察金、别里科夫、玛丝洛娃、玛蒂尔德、圣地亚哥等。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引发我们对人生、时事和社会许多思考和感悟。
请你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也可以自定人物)中,任意选两个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副标题为“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较”的人物评论,横线上需填写的是你选取的人物名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