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武则天虽然身居内宫,却对扬州漕运案 ,命狄仁杰为钦差彻查案件背后隐藏的元凶主谋。
②诸葛亮经过缜密的思考,对赤壁之战的局势 ,认识到如果杀死曹操,则北方必然大乱,孙吴就会趁机得势。
③这个会场的指示图上,用三个国家的文字标明的路线十分清楚,让人 ,极大地方便了来参会的代表。
A.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B.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C.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D.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马 嵬(wéi) 惘然(wǎnɡ) 宵柝(chè)
B. 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
C. 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
D. 自 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玉兰赞
陈荒煤
在南京中山陵附近住了短短五天,我爱上了广玉兰。
好多年来,我没有在这么安静的广阔的林园里住过。第一天晚上临睡前,我独自散步在林丛中,渐渐发现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在清新的空气中荡漾,又似乎围绕着我的身边飘浮不定。
开始,我以为,可能是林丛中有些不知名的野花所散布的气息。但是我在明亮的月光下搜寻,并没有发现有多少野花。有几处小小的野花,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发出净化夜空的幽香。
我继续搜寻,认为附近一定有一个很大的花坛,正在百花齐放,因而芬芳四溢,在夜空弥漫。可是我也没有发现这个花坛。我简直有些迷惑了,我愈是搜寻,愈是感觉到这股淡淡的幽香似乎渐渐变得更加浓郁起来,渗透了我的心灵。
这一夜,我在这股使人迷惑的幽香里失落了睡眠,闪现了许多回忆,三十年代,许多曾经在南京一起干过革命的已经去世的朋友们影子,却一个个清晰地涌到我的眼前:章泯、宋之的、沙蒙、瞿白音、吕班、郑山尊,还有抗战爆发后在南京匆匆诀别的叶紫。
我也看到了丽尼。我从北平流亡到南京和他会见时,他讲过,上海的朋友们听到传说,我在北平沦陷时遇难了,还准备为我举行追悼会……
可是,我现在还活着。这些老战士却只能活在我的心中了。当然,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新文艺运动的丰碑上。
虽然这一夜辗转难以安眠,却醒得特别早。而且醒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搜寻一下幽香的来源。
我在林荫道上徘徊,才发现两旁的树林里有许多开着洁白花朵的树木。问了一下园丁,这些树木就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传过来的玉兰花。有些广玉兰树四五米高,有的才不过是一二米高。现在正是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抬头看,树枝头上,在绿油油的叶丛中,有的玉兰花正在展放。在朝阳的照耀中,我觉得我笨拙的文字无法来形容那花瓣洁白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说是雪白吧,它又显得那么厚实,没有任何颗粒感;总之,洁白两个字又不能概括它洁白的全部内涵。
清晨、傍晚、深夜,我在散步中所感觉到的一阵阵幽香,就是这些洁白的玉兰花迸放时候传送给人们的信息。
一连几天,成了我的习惯,每天散步的时候都要观察与欣赏一下广玉兰。
花朵还未成苞,最早萌芽在枝头的时候,只是一根淡绿色的嫩芽,然后逐渐结成花苞,又从淡绿色成为碧玉色的花苞脱颖而出,坚实挺立的身上还披着一叶已经萎黄的外壳,证明一个新的生命开始了。这个花苞约莫有三四寸高,到这时候,它开放了。刚开的花朵里往往钻进去六七个蜜蜂,围绕着花蕊飞来飞去;这个椭圆形的花蕊有一寸左右长,像是一颗夹杂着淡黄青绿色的白嫩白嫩的小玉米。
当玉兰花大开之后,有手掌心那么大的花瓣,便洁白鲜嫩像婴儿的笑脸、少女的掌心,显得那么温柔、纯洁,几乎使人不禁要伸手去抚摸一下。然而,它们悄悄地逐渐萎黄了,终于变为一片片褐色卷起枯黄的叶儿飘落在泥土野草之中,流散在树脚下。尽管在一棵广玉兰树上,新的、大大小小的花苞不断耸立,有的玉兰苞刚刚开放,有的正处在盛开的时节,然而在碧绿的密集的树叶中,即使只有少数枯黄的玉兰花的残片,也觉得特别显眼,不免使人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
可是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当玉兰花枯萎凋落之后,它的花蕊却变成了近两寸长的鲜丽的近乎紫红色的颗粒如细珠的圆茎,还毅然独自挺立在枝头!而且还在它的根部又冒出一枝新的嫩芽来,似乎证明洁白的玉兰花虽然花开花落,从生到死,然而它还有一颗红心依然耸立,还在孕育着新芽。可惜我要走了,我来不及看到这棵嫩芽生长起来之后,到底是一片新的树叶还是一个新的花苞!
花开花落、生生死死,当然是永恒的现象,但是我却由此联想到,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讲,一颗红心不死,临终在他们的作品里能够发射出强烈的时代的光和热,点燃人们心灵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广大人民前进的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永恒。
因此,短短的几天里,我爱上了广玉兰。
我爱广玉兰的嫩芽、花苞、盛开的幽香和洁白的花朵,但是更加使我敬爱的是玉兰花那颗挺立在枝头上不断哺育出新芽的红心!
(选自《荒煤散文选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爱上了广玉兰”这一句在文章开头、结尾反复出现,前呼后应,直抒胸臆,紧扣标题“赞”字,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
B.“我现在还活着。这些老战士却只能活在我的心中了。”表达了“我”对自己活下来的庆幸,对逝世的老战士的沉痛惋惜。
C.作者用“婴儿的笑脸”“少女的掌心”等喻体描摹盛开时节玉兰花瓣的色泽、质地,突出其洁白、鲜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D.文章主体依次叙述搜寻香源、回忆往事、找到香源、欣赏玉兰、发现秘密、引发联想的经过,先抑后扬,卒章显志,含蓄隽永。
【2】“我”为什么爱上广玉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中写“我”失眠时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主旨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4、默写。
(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
(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
(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 , , ,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是: , 。
(3)《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之情。
(3)《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诗情画意的方式表现出仕和辞官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出自己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夸张地写出秦蜀两地被崇山峻岭阻挡,不可逾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一体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中通过互文见义,写到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笛曲和采菱歌声,展现出一幅百姓安乐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情景交融,运用对比,“___________”实写反衬战争洗劫后,今日扬州的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6)《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对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盛景阔大幽远境界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8、请补写出下列空缺的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感叹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2)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
(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_。(《史记•李将军列传》)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鳞,唐宗室子也。其伯父阳事唐,咸通间为给事中。鳞少举进士,累不中,客河朔间,自称清海军掌书记。谒常山李弘规,弘规进之赵王王镕,镕留为从事。其后张文礼弑镕自立,遣鳞聘唐庄宗于太原。鳞为人利口敢言,乃阴为庄宗画文礼可破之策。后文礼败,庄宗以鳞为支使。
庄宗即位,拜鳞宗正卿,以李琼为少卿。献祖、懿祖墓在赵州昭庆县,唐国初建,鳞、琼上言:“献祖宣皇帝建初陵,懿祖光皇帝启运陵,请置台令。”县中无赖子自称宗子者百余人,宗正无谱牒,莫能考按。有民诣寺自言世为丹阳竟陵台令,厚赂宗正吏,鳞、琼不复详考,遂补为令。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民田百余顷。民诉于官,不能决,以闻。庄宗下公卿博士,问故唐诸帝陵寝所在。公卿博士言:“丹阳在今润州,而竟陵非唐事。鳞不学无知,不足以备九卿。”坐贬司农少卿,出为河中节度副使。
明宗即位,以鳞故人,召还,累迁户部尚书。鳞意颇希大用,尝谓冯道、赵凤曰:“唐家故事,宗室皆为宰相。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鏻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而久置班行,于诸君安乎?”道等恶其言。后杨溥谍者见鳞言事,鳞谓安重诲曰:“杨溥欲归国久矣,若朝廷遣使谕之,可以召也。”重诲信之,以玉带与谍者使为信,久而无效,由是贬鳞兖州行军司马。
鳞与废帝有旧,愍帝时,为兵部尚书,奉使湖南,闻废帝立,喜,以谓必用己为相。还过荆南,谓高从诲曰:“士固有否泰,吾不为时用久矣。今新天子即位,我将用矣!”乃就从诲求宝货入献以为贺。因为鳞置酒,问其副使马承翰:“今朝廷之臣,孰有公辅之望?”承翰曰:“尚书崔居俭、左丞姚顗,其次太常卢文纪也。”从诲笑顾左右,取进奏官报状示鳞,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鳞惭失色。还,废帝终不用。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B.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C.今天祚中兴/宜按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D.今天祚中兴/宜接旧典/鳞虽不才/尝事庄宗霸府/识今天子于藩邸/论才较业/何后众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规定不一。
B.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在唐朝应试者皆被称为举进士。
C.台令,第一个含义为官职名,专门掌管陵寝;第二个含义是指御史台的规章。文中适用第二个含义。
D.博士,古官职名,秦汉时负责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学术上通达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鳞是皇室宗亲,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但因替庄宗出谋划策打败张文礼而受到重用,后被任命为宗正卿。
B.李鳞与后唐明宗有旧交而能够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尚书,但他狂傲自大,意欲凭借宗室身份位极人臣,却遭人厌恶。
C.李鳞自以为是,在与杨溥的密谈中认定杨溥有归顺之心,于是向安重诲建议进行招揽,因为事情未果而被贬官。
D.李鳞在听说后唐废帝登基后,认为自己必将获得重用,并且在高从海面前夸下海口,但事与愿违,最终希望落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即持绛幡招置部曲,侵夺民田百余顷。民诉于官,不能决,以闻。
(2)从诲笑顾左右,取进奏官报状示鳞,顗与文纪皆拜平章事矣。
【5】请简要概括李鳞担任宗正卿时存在的问题。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人命之本,也是立国之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对节约粮食和珍惜粮食有错误的认识。有的说:“我就倒掉那一点点饭菜,没有什么关系呀!”有的说:“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粮国,粮食生产又连年丰收,国家有的是粮食。”也有的说:“我们生活富足了,即使没有粮食,花钱到外国买就行了。”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善美中学”)同学写一篇发言稿,倡议大家“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