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唐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王的演讲生动形象,振振有词,很受大家的好评。

    B.他做的事骇人听闻,所以他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C.扎西在荒野上迷了路,天又渐渐黑下来了,他感到心有余悸

    D.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自然见多识广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巴格达上空顿时炮声大作,火光四射,地面不断__________烟柱。

    ②针对巴以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____________双方保持克制态度,尽早回到谈判桌上来,以推进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③“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常见,推断词义时,须看上下文,切不可____________断定。

    ④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___________没有受益,____________加重了负担。

    A.升起             督促             贸然             不仅/反而

    B.升起             敦促             遽然             不但/而且

    C.腾起             敦促             贸然             不仅/反而

    D.腾起             督促             遽然             不但/而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力量

    李娟

    牛最喜欢吃葵花花盘,尤其是附在花盘最表层的那层葵花籽。别说牛,连我们人都觉得好吃。

    在北方,谁家不出一两个嗑瓜子落下的“瓜子牙”(门牙带小豁口)?然而,最想不通的是,连我这样不爱嗑瓜子的,都是个“瓜子牙”!我真的不喜欢嗑……全都怪瓜子太香了。虽然不喜欢,但一嗑就停不下来。只好嗑啊嗑啊,瓜子从左边嘴角喂进去,瓜子皮从右边嘴角涌出来……

    连我家赛虎都喜欢葵花籽!春天一连补种了好几茬种子,剩下的种子被我妈随便堆到床下。赛虎这家伙一有空就钻进去,窸窸窣窣地,吃得香喷喷。但它不会嗑瓜子,便连瓜子壳一起嚼巴嚼巴吞下。我妈看着不忍心,一有空,便帮它剥,边剥边骂:“干了一天活,还得伺候一条狗!”每剥完一小把,把瓜子仁儿撮在手心任赛虎舔食。看它吃得高高兴兴,便也高高兴兴。

    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

    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

    我妈不喜欢化肥。她年轻时读书的专业是农业,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和她的同学,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一时增收保产,但如此持续不到三十年,土地就会被毁去。她常念叨:“已经三十年了,已经三十年了啊?”不知是忧虑,还是疑惑。

    我不知“土地被毁去”具体是什么概念,但是我却见过“死掉的土地”。地面坚硬、发白。田埂却依然完整,一道挨着一道,整齐地、坚硬地隆起。于是整块地看上去像一面无边无际的白色搓衣板。上面稀稀拉拉扎着好几年前残留的葵花残秆。也被太阳晒得发白。我猜这是不是因为过量施加化肥,因为不合理灌溉,因为盐碱化,因为各种透支等原因被废弃了的耕地。

    虽然戈壁滩本身也是硬地,但却是生态系统完全正常前提下的硬。戈壁滩再荒凉,也会覆盖稀薄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完全混入大地的色泽和质地,看上去黯淡、粗拙。

    可眼下这块地,却是极度不自然的硬。表层板结得异常平整光洁,寸草不生,毫无生气。

    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

    我妈总是说:“这要是自己的地,还不心疼死了!要是自己的地,哪舍得这么种!”是啊,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体谅土地。

    我无数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贫瘠。虽然耕种过的土地看上去都差不多,又整齐又茂盛。但再看看野地便知端晓——南方野外四季常青,植物浓密;而北方野地植被极为脆弱稀薄,看上去荒凉又单调。可是,就算是力量再单薄的土地,对生存于此的人们来说,也是足够应对生存的。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掠夺者的话。

    这片大地已经没有主人,所有耕种于此的人全是过客。我们只租用此处一年或两年三年。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我们只能无视基本耕种原则,无尽地勒索,直到土地死去。

    那时,我们的租期也到了。

    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说该停种了,养两年地再接着种。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且是油葵这样消耗巨大的作物,不但损害地力,也会影响产量。

    再加上去年冬天的罕见暖冬,早在今年年初,“旱情已成定局”的消息就已经四处流传了。

    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

    河水依赖不了了,她便全赌在雨水上。只因她听当地上了年纪的哈萨克老人说,纳吾尔孜节(春分日)那天若下了雨,将预示全年雨水丰足。果然,这一年的雨水极多,三天两头洒一阵。可是,雨水多的同时,风也多……往往雨还没洒几滴,乌云就被大风吹散。雨很快偃旗息鼓。尽管损失惨重,甚至放弃了一块土地,但眼看着河边这块地总算冲出枪林弹雨挺到了最后一刻,我妈还是很欣慰的。

    当我一圈一圈绕着葵花地赶牛,保卫最后的胜利果实,累得大喘气,心里便想:大地的付出已经完全透支,我们必须用自身的力量填补。

    葵花收获了。虽然一百多亩地才打出来二十多吨葵花籽,但满当当的四百多个袋子堆在地头,看在眼里还是令人喜悦。

    可一时半会儿却怎么也雇不到搬运的工人。

    收葵花的老板一再表示时间紧张,不能再等了。于是我妈和我叔【注】一咬牙,自己上。收购葵花的车没法完全开到地边,离了还有三十多米。四百多袋,两人扛了两百多个来回。

    三十多米距离,只算负重距离的话,每人共计走了六七公里。也就是说,这老两口把二十多吨的葵花籽挪动了三十多米。或者说,两人各扛一只五十公斤的麻袋,走了六七公里路。好吧,又省了两百块钱工钱。可是我叔的高血压……还有我妈的低血压……

    眼下这些从金灿灿转变为黑压压的财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这夫妻俩榨成渣了。

    (选自《遥远的葵花地》,有删改)

    【注】叔叔:当地人对父亲的习惯称呼。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葵花是北方边地常见的经济作物,葵花籽也是北方人包括牛、狗等一些动物都喜欢吃的食物。

    B.人们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表面上能增加收入、保证产量,实则更改了生命成长的规则。

    C.土地之所以会死去,是因为人们在耕种过程中无视基本的耕种原则,导致土地板结,寸草不生。

    D.文中用“冲出枪林弹雨”形容葵花生长过程,表现了这块土地种植葵花的艰难和人们耕种的不易。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轻松有趣的“嗑瓜子”的话题引入,正文部分探讨的却是事关生存的严肃主题。

    B.文中将南方野地的植物与北方野地的植被对比,使读者对北方土地的贫瘠有更直观的感受。

    C.全文多处采用简短且富有力量的句子,为叙事带来了一种紧迫感,强化了作者的嫉愤之情。

    D.文末运用大量具体的数字,反复强调老两口搬运葵花籽的重量和距离,体现了劳动者的艰辛。

    【3】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标题“力量”的内涵。

    【4】请依据文中对“我妈”的具体描写,分析“我妈”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人教版数材考生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间夜》)

    (6)云中谁寄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吴楚东南坼,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______,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李煜《虞美人》)

    (4)开琼筵以坐花,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杜甫《阁夜》)

    (7)鸟雀呼晴,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8)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李贺《李凭箜筷引》)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论语》中孔子认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论语》中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只要符合“义”,“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贫寒、简单的生活中也有快乐。

    ⑶《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老师应坚守本位、不到最佳时机就不开导点拨的教学思想。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写蜩和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以及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成为臣虏之后无穷无尽的痛苦之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和《蜀相》都在歌咏诸葛亮,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重评价他的精神品质,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重概述他的丰功伟绩。

    (2)《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刻画了自己幼年孤单的惨境,因为在外没有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小仆僮,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是触发诗人情感的美好季节,古诗词中含有“春风”这个意象的句子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本诗句写。颔联写了

    2】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3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百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2)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5】根据文本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731日,37岁的中国老将吕小军在东京奥运会举重比赛中创造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记录,成功夺冠。在常人眼中,吕小军属超龄服役,与他同场竞技的是弟弟甚至侄子辈的年轻人;在教练于杰眼中,吕小军比赛的表现就像个年轻人。吕小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如果在举重明年世锦赛上看到我,不要觉得惊讶……训练对我来说是轻松快乐的。

    37岁,对举重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再年轻,但吕小军的竞技状态还很年轻。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像吕小军这样,年纪不轻,但生命状态依然年轻;也有的人年纪轻轻,其生命状态却未必年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年轻”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