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C.十八种武器

  • 2、下列先项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时,他把诗当作生命,但情随事迁,如今的他已没有了当初的热忱。

    B.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校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但个别同学上课心不在焉,游目骋怀,这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

    C.临近期末考试,学习压力陡增,部分同学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整天疲于复习,朝不虑夕

    D.出来城里的弟弟在小区里迷路了,幸亏有好心人指点,他终于迷途知返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世故

    朱鸿召

    在中国,不懂世故,难以成事;太懂世故,难成大事。

    世故与人情相伴而生,依傍而存。人情很温暖,很圆润,世故却很冷漠,很丑陋,甚至很丑恶。世故不登大雅之堂,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世故是中国人的处世经验,源于人间时事之变迁,人生命运之浮沉,变迁中有利益得失,浮沉中有生命荣枯,趋利避害,尚荣弃枯,所谓会做人,会处事,八面玲珑,什么人都不得罪。这种经验,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可企及的。

    先秦诸子中,孔子尚礼倡仁,以恢复周礼,重振纲常伦理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尽管靠开门授徒的学费收入,小日子过得挺滋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当时就发现生活中存在一种左右逢源者,谓之“乡愿”。他痛斥“乡愿,德之贼也”,实际上是无可奈何,为人情世故所困扰。孟子主张性本善,倡导仁义礼智,颇有大义灭亲之慨,遭到以滑稽善辩著称的淳于髡的责难,如果嫂子落水怎么办?回答是,可以救助,是为权,权衡轻重,权宜之计,变通之策。在人情面前,原则让出了局部空间。放眼望去,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都留下了人性的一角缺失,从而为人情世故留存了滋生蔓延的缝隙和空间。老子、韩非与兵家一脉相承,直接建立在对人心人性的琢磨开掘之上,具有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气质。从各种兵法,到三十六计,只要能够战胜对手,什么都可以作为手段,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人情世故无所不用其极。流风遗韵,刀光剑影之外,还有《菜根谭》《增广贤文》,传授的都是历久弥新的为人处事的世故经验、人情技巧和潜规则。

    世故是人治社会的生存策略,是专制集权环境下的人生智慧。最严格的体制,最缜密的制度,只要是人治社会环境,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被人情所浸润,所腐蚀。因为哪怕是一个人处于制度之上,可以不受制度约束,这个人便无可避免地要遭遇到人情的簇拥和侵扰。陈陈相因,上行下效,每个人都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参与者和受害者。什么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什么奴才嘴脸,阿Q精神;什么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比恶婆还凶狠,等等,都是世故里的众生相。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可以很崇高,但难免腐败,因为人情世故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更严重更复杂的问题是,我们世世代代不断传习操持着人情世故,甚至在私下里羡慕着深谙此道者,却在庙堂高处或高头讲章中,极力回避之,甚至鄙弃之。就像野草,在每个王朝的早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随着季节的更替,这草色逐渐蓬勃茂盛,终成燎原之势。尔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节选自《家园里的世故和风流》)

    1对文中“世故”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故”指会做人,会做事,趋利避害,八面玲珑。

    B. “世故”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处世经验。

    C. “世故”不登大雅之堂,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庸俗潜规则。

    D. “世故”也是人治社会、集权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人生智慧。

    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人情世故”的危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_______________”实质上是一种有违自己原则的行为。

    (2)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诗人把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长亭送别》中“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_____;__________,减了玉肌。”与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内外无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庄子对天空颜色的成因发出的疑问。

    (2)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极力铺陈秦始皇的骄奢淫逸:宫女晨起梳妆之时,那纷纷扰扰的乌青云朵,实际上是“____________”,而宫女们泼弃的胭脂香水,则使得“___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学会“下先手棋”。

    (2)《将进酒》中运用了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过程,说得更为短暂,悲叹人生苦短,而不直言,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夫妻久别重逢,没有出现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此时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写出了英雄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

    (3)在《逍遥游》中,庄子用“     ?”两个问句探究了天空呈现深蓝色的成因。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③李白《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 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 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 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入。

    E. 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遂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因南游洛阳,与中官骠骑大将军马绍宏善。绍宏领北面转运制置大使,表为判官,迁殿中丞。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六军诸卫推官。李浣、张沆、鱼崇远皆白衣在秦府,悉与上交友善。累迁司封郎中,充判官。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历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及祸,僚属皆坐斥,上交由是知名。晋初,会废翰林学士,以上交为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许令超资注官,仍赐章服。诸道州府给付公验,躬赴行部投状,随给优牒,庶绝欺罔,以存激劝。'载详元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诸道州县委长吏抄案以闻。俟本人考满,即诣刑部投状,毋得隔越年岁,庶使内外同律。”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申明条制,颇为精密,始复糊名考校。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转户部侍郎。明年再知举。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恭世子、戾太子:前者指春秋时晋献公世子申生,因其自经而死,陷其父于不义,故谥号不得称为孝,只能称为“恭”。后者指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被江充诬陷而起兵反抗,在汉武帝带兵镇压时自杀,其子汉宣帝即位后封其谥号为“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訾上交   毁:诋毁

    B.僚属皆斥   坐:受牵连

    C.明年再举   知:了解

    D.中山干王都   诣: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避汉祖讳,遂字称 少父任

    B.负才任气,乡里所推 莫不求忠以自

    C.南游洛阳 羝乳得归

    D.及取梁周翰、董淳流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B.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C.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D.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白衣,指无功名的人;也指穿着白色衣裳的人。古人认为白衣可以表示对人的尊重。

    B.翰林学士,官职名,唐玄宗时为皇帝心腹,常能升为宰相;北宋时仍掌制定诰书。

    C.章服,唐、宋官员公服,三品以上紫色,五品以上绯色(大红),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特许服紫或服绯,凡服绯、紫者须佩鱼袋,称章服。

    D.贡士,原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唐宋时,在州(府)、县科举考试中试者称乡贡士。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上交善于言谈论事,遭到他人嫉妒。他在后唐同光中期,曾遭到和少微的嫉妒和诋毁,后来到了洛阳,才被骠骑大将军马绍宏上表奏为判官。

    B.赵上交敢于直言相谏,直陈上司缺点。他在秦王从荣府署担任司封郎中时,劝谏从荣应树立美德以避祸,因而被从荣驱逐,但后来他却因此出名。

    C.赵上交尽心所掌职责,提出修改意见。他在担任中书舍人时,曾上书对长兴年间的诏书提出修改建议,这建议得到皇帝的采纳,他也因此升任户部侍郎。

    D.赵上交坚持秉公原则,从不阿避权贵。他在负责选拔贡士时,为了坚持秉公原则,他开始恢复了糊名考试的制度,被当时人们称赞为善于选拔人才。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7赵上交为人刚正,请在文本中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有的人来说,空白就是一无所有;对有的人来说,空白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