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 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最好 当然 一旦 而且 / 就
B. 尽量 因为 / 进而 所以 仍
C.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D.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会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B. 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哪里
C. 抢榆枋而止 抢:抢先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遥远
D. 披绣闼 披 :开 他日趋庭 趋:走向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国粹与欧化
周作人
①在《学衡》上的一篇文章里,梅光迪君说:“实则模仿西人与模仿古人,其所模仿者不同,其为奴隶则一也。况彼等模仿西人,仅得糟粕,国人之模仿古人者,时多得其神髓乎。”我因此引起一种对于模仿与影响,国粹与欧化问题的感想。我以为模仿都是奴隶,但影响却是可以的;国粹只是趣味的遗传,无所用其模仿,欧化是一种外缘,可以尽量的容受它的影响,当然不以模仿了事。
②国粹这一个字,包括国民性的全部。我们主张尊重各人的个性,对于个性的综合的国民性自然一样尊重,而且很希望其在文艺上能够发展起来,造成有生命的国民文学。但是我们的尊重与希望无论怎样的深厚,也只能以听其自然长发为止,用不着多事的帮助,正如一颗小小的稻或麦的种子,里边原自含有长成一株稻或麦的能力,所需要的只是自然的养护,倘加以宋人的揠苗助长,便反不免要使它“则苗槁矣”了。
③我相信凡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以不模仿什么人为唯一的条件,听凭他自发的用任何种的文字,写任何种的思想,他的结果仍是一篇“中国的”文艺作品,有他的特殊的个性与共通的国民性相并存在,虽然这上边可以有许多外来的影响。这样的国粹直沁进在我们的脑神经里,用不着保存,自然永久存在,也本不会消灭的;他只有一个敌人,便是“模仿”。
④模仿者成了人家的奴隶,只有主人的命令,更无自己的意志,于是国粹便跟了自性死了。好古家却以为保守国粹在于模仿古人,岂不是自相矛盾么?他们的错误,由于以选学桐城的文章、纲常名教的思想为国粹,因为这些都是一时的现象,不能永久的自然的附着于人心,所以要勉强的保存,便不得不以模仿为唯一的手段,奉模仿古人而能得其神髓者为文学正宗了。其实既然是模仿了,决不会再有“得其神髓”这一回事;创作的古人自有他的神髓,但模仿者的所得却只有皮毛,便是所谓糟粕。奴隶无论怎样的遵守主人的话,终于是一个奴隶而非主人。
⑤我们反对模仿古人,同时也就反对模仿西人。但是受他们的影响是可以的,也是有益的,这便是我对于欧化问题的态度。我们欢迎欧化是喜得有一种新空气,可以供我们的享用,造成新的活力,并不是注射到血管里去,就替代血液之用。譬如国语问题,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的意见,大抵以废弃周秦古文而用今日之古文为最大的让步了;我的主张则就单音的汉字的本性上尽最大可能的限度,容纳“欧化”,增加他表现的力量,却也不强它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⑥总之我觉得国粹欧化之争是无用的;人不能改变本性,也不能拒绝外缘,到底非大胆的是认两面不可。倘若偏执一面,以为彻底,有如两个学者,一说诗也有本能,一说要“取消本能”,大家高论一番, 聊以快意,其实有什么用呢?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结合文中内容,简要概括国粹“无所用其模仿”的原因。
4、默写诗句。
(1)《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迫切心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漂泊异乡的愁苦,“____________”一句,感叹自己白发日多,郁积了诗人心中之苦和国运之恨。
(2)辛弃疾在《菩萨蛮》中借眼前自然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陆游《书愤》中用典明志并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按题目要求填空。
(1)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无衣》)
(2)相顾无言,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__________________,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四章)
(5)其在道也,__________________,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
(6)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老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事物尚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尚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解决。(《老子》四章)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奇异美妙的神仙境界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捐余袂兮江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4)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5)《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恨绵绵无绝期。 ( 白居易《长恨歌》)
(7)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 。 (李昱《虞美人》)
(9)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句,《荀子·劝学》中同样用走路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说,想为君分忧反受指责,他将退隐山林整理当初的衣裳:裁剪荷叶做上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这样就“____________________”了。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他就爱修饰自己而且习以为常。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B.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C.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D.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取字。男子20岁加冠时取名,女子15岁及笄时取名。
B.从子:古代亲属称谓,从子指堂侄。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伯指堂伯父,从兄指堂兄。
C.修禊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D.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羲之大器晚成。年少时不善言辞,长大后能言善辩。时人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赞他品行洒脱。
B.羲之洒脱率性。太尉郗鉴派门生到王家挑女婿,其他人都矜持拘谨,只有羲之坦腹东床,旁若无人。
C.羲之有归隐之志。羲之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愿意住在京城,喜欢山清水秀的会稽,并愿意终老于浙江。
D.羲之自信非常。他认为自己书法造诣很高,和钟繇、张芝相比也毫不逊色,如大雁并行,不相上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果树生长在溪水旁边,阳光充足,一年只结一次果,岁岁年年,郁郁葱葱。后来,它听到了来自远方的讯息:一年可以结五次果。它突然觉得落伍了,于是一心要赶超,疯长枝条,但是再也没有结出果实,最后它疯了。
这棵树的命运引起你哪些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可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