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武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 奚以知然也  

    国家可几而理欤

    (2)  门虽设长关

    吾尝跂望矣

    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B.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C.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D.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

    A. 便可白公姥  逼迫兼弟兄   B. 昼夜勤作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仍更被驱遣  蹑履相逢迎   D. 我有亲父兄  其日牛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览中外文学艺术史,文艺的繁荣往往与文艺批评的繁荣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把批评转化为批判的现象。

    一些评论文章和自媒体言论,对一部电影的某个表达、某句台词、某个情节、某个形象、某段音乐进行放大,甚至完全超出文本范围进行无限联想和望文生义的主观阐述,使用一些标签化、概念化、政治化、批判化的方式进行诛心,完全脱离艺术创作规律的实际,不考虑艺术典型化”“想象性”“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而是用历史教科书的标准、用文献报告的标准、用自己所认知的唯一标准,对这些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而且由于常常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词语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尖锐语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所谓的舆情,直接或者间接地制造一种创作恐慌。例如,常常把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题材简单化地归结为所谓的民国范、民国粉,不能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和统一战线的历史。于是,在题材、表达、类型方面都会形成一些有形无形的禁区,创作者担心某个细节无意中触碰到所谓的红线,创作起来畏手畏脚、瞻前顾后。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钟惦裴先生在著名的《电影的锣鼓》中所警示的现象目前有许多有经验的电影艺术家不能充分发挥出创作上的潜力,而只能唯唯听命于行政负责人员的指挥,尚未进入创作,已经畏首畏尾,如何谈得上电影艺术的创造?没有创造,如何谈得上电影事业的繁荣!

    我们相信,在当前中国的创作环境中,绝大多数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创作中即便出现一些差错、疏漏和问题,或者作品的某些表达与一部分人的期待、认知不同,我们也应该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充分说理的文艺批评,并且应该用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进行文艺批评,帮助创作者和观众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一方面人无完人,作品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另一方面,批评者也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人人都有认识的误区和盲点。所以,只有建设性的批评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的观点、思想、认识、判断能够相互讨论、交流、碰撞、融合,寻找最大的认知和表达的公约数。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文艺批评反映的往往是一种极端化、偏激化的宗派情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认识的求同存异、创作者的心情舒畅等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总之,一方面文艺批评如同鲁迅先生所言,需要对创作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另一方面也应与创作相互尊重、相向而行。没有相对宽松的批评环境,就不可能有繁荣的创作环境。所以,文艺评论既要有批评性也应该有建设性,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中国文艺创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关怀现实、勇于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文艺才能真正从高原逐渐走向高峰。

    (摘编自《提倡建设性文艺批评》2021年3月3日《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些使用标签化、概念化、政治化、批判化的方式进行“诛心”的现象,说明现在的文艺批评已经完全转化为了批判。

    B.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而形成的所谓“舆情”,其实直接地伤害了文艺的正常创作。

    C.文艺批评的错误“舆情”导向在题材、表达、类型方面形成了有形无形的禁区,导致创作者因担心触碰了“红线”而畏手畏脚。

    D.当前中国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对他们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用建设性的态度去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二段先指出文艺繁荣与文艺批评的关系后,又分析了当前把批评当作批判这一错误现象的实质及危害。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评论家用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进行文艺批评的重要性。

    C.文章在行文中注重引用,比如引用钟惦裴先生的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度。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提倡‘建设性文艺批评’”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是完全脱离艺术创作规律实际的,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做法。

    B.用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文艺批评,可帮助创作者和观众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改进问题。

    C.建设性的批评态度,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认识的求同存异、创作者的心情舒畅都会带来一些正能量。

    D.文艺评论要有批评性和建设性,如有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中国文艺定能繁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关心民生疾苦,为了政治理想努力自我修饰、自我约束,却仍被贬黜加罪,《离骚》中表达其为了心中的理想万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蜀相》中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也隐含着对理想君臣关系的羡慕之情。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批判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看淡生死的思想倾向。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在《将进酒》中,诗人举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4)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__________,不思其反。

    (7)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反映陶潜乐天安命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多姿。

    (3)《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4)《逍遥游》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果要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古代伦理治国理念,可以用《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如果要表达知恩必报,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来陈说。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4)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国风》、《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北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耿耿:明亮貌;溥溥:露多貌。②“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本自《论语·迷而》“子谓赖渊曰:‘用之则行,曾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1根据本词格式,可以推测其词牌是( )。

    A.永遇乐 B.沁园春 C.江城子 D.念奴娇

    2下列对本词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孤馆”“鸡号”“旅枕”等语铺陈“早行”之“早”,意境哀伤。

    B.“渐月华”句写景状物,调动视听感官由高到低描摹周遭环境。

    C.“世路”“劳生”句建构对照,全句意在突出人生快意少无奈多。

    D.“往本千端”以借代手法引起下文,回忆兄弟二人京城相伴为官。

    3结合全词,赏析画线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课内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而后乃今将图

    B. 《齐谐》者, 怪者也

    C. 奚以之九万里而

    D. 风之也不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徙于南冥也 水积也不厚

    B. 且夫水之积不厚 其负大翼无力

    C. 海运将徙于南冥 置杯焉

    D.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浅舟大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