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住在一所灰暗阴森的老房子里,楼梯的踏板被虫蛀坏了。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天要点的蜡烛,葛朗台都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这些充分体现了葛朗台发家致富的秘诀是勤俭持家。
B. 欧也妮和父亲不同,她淡漠金钱,善心善行。堂弟背信弃义抛弃了她,她却用宽容之心偿还了叔父的债务。余生就在宗教和慈善中度过,人称“挟着一连串义举向天国行进”。
C. 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
D. 《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婚事贯穿全书,再现了19世纪初期法国外省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态,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冷酷、狡诈、贪婪 、吝啬的葛朗台的形象。
E. 葛朗台太太的遗言中说,“幸福只有在天上”,她向往天国,她用对天国的向往作为摆脱现实苦难的途径。对天上幸福的肯定,也是对人世间的肯定。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B.其一人夜亡,告之 亡:灭亡,死亡。
C.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加。
D.何市而返 市: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镇搭客仔
李兴海
小镇没有小镇该有的东西,譬如,公交车。
有一天,当浓烟滚滚的破旧汽车驶入安静的小镇,所有在田间劳作的人都应声抬头,远远望去。他们知道,小镇政府前五年构想要在此地设公交车站点的方案,已经实现了。他们奔走相告。往后,可以乘这辆不知何名的车去最近的城市。
他们不知道, 这不是公交车。只是私人承办在利益的驱使下,自作主张要在小镇与城市间往返的旧车。
它没有固定的到站时间。有时,凌晨便轰隆隆地越过田野,有时,午后都不曾见到它的影子。它的主要乘客不是小镇的穷人,而是那些到小镇上一览野外风光的有钱人。
几年以后,驶入小镇的汽车越来越多了。小镇不再沸腾。不再欣喜。因为他们几乎都知道,进城市里打工一年,比他们辛苦耕种几年赚的还多。于是,这些轰鸣的汽车就这样把那些孩子的爹,妇女的夫载到那个曾无比向往的城市里去了。
小镇只有一条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汽车不会飞驰到路的尽头,往往一半就停下来。调头走了。
那些聪明的,因身体稍有不便而安于家中的男人们,就进城花钱买了一批二手摩托车。他们像一群没有脑袋的苍蝇,静待于烈日风雨下,远望着黄沙漫天的小路。 汽车缓缓地从远方驶来,他们争先恐后地发动引擎,等车从旁边一晃而过,便紧随其后。车子停了,他们急切地涌向门口,问那些从城市里来,或是回小镇的人:要不要搭车?
他们的生意不错,和那些进城打工的男人们的收入相差无几。但小镇上的妇女们不会这么认为,她们不断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就只能和那帮骑摩托车的崽子一样。永远呆在这个鬼地方!
进城的男人是光荣的,他们看过了无数旁人不曾看过的繁华。这是让小镇上的妇女们引以为傲的。淳朴的孩子们起初不这么想,可时日一长,大抵也这么认为了。
她们不会搭那些无用男人的摩托车,即便要走上很远的路,她们也不情愿搭。或许真如她们所说:就算倒贴钱给老娘,老娘都不会坐!
小镇上的孩子大都同一时间参加高考,考点在最近的城市。他们的父亲不能来看他们,一切都得妇女们做主。 妇女们想,反正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那么多公交车,总有一辆会早早越过田野,驶进这里的。那时。她们就能塞给孩子自备的早餐和唠叨,安心看着他们奔赴考场了。
事情并不如她们想像的那样。她们捏着已备好的早餐,重复了无数遍前夜想好的话,还是没有看见有任何影子从路的那头忽然显现。 她们攥紧了双手,一边来回踱步。朝远方眺望,一边安慰自己的孩子:不要着急,车子马上就来。
清晨六点到七点十分。七十分钟的等待,尽数将她们最后的防线摧毁。
忽然,一位先前无比镇定的母亲。忽然失声大哭起来。她的丈夫在城市的陌生角落,辛苦供养孩子寒窗十余年,就为这一刻。可如今,就算是车来,也怕是赶不及了。 所有人在这一声破空的号啕中猛然惊醒。她们似乎都已知晓,孩子的前途,自己的余生,将在这个明媚的清晨随风而去了。
正当她们惊慌失措之时,一个面容消瘦,腿脚稍有不便的男人骑着摩托车赶了过来。他对着田野那头惊喊几声后,轰鸣声瞬时震动了静谧的稻穗。
几十张微笑的脸,几十辆陈旧的摩托车从田野的那头急速飞来。他们二话不说,一人怀抱一个孩子上车。妇女们还未全然反应过来,他们早已消失在黄沙滚滚的小路尽头。
那一个清晨,没有一个孩子因迟到而被阻于考场之外。相反,在他们的生命之洋里,涌动着一股无比强烈的波澜。
(本文有删改)
【1】小说叙写小镇交通闭塞、小镇人鄙视搭客仔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3】作者在文末说“在他们的生命里,涌动着一股无比强烈的波澜”,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熊与龙的叫声在诗人耳旁回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宋朝国势危亡、个人经历坎坷。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品乐,赏玩山水,何等潇洒。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晋朝张翰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弃官归隐的心绪。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寒秋中独立湘江边的毛泽东,面对宇宙的广阔,发出慷慨激昂的心声:“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水深方能载大舟,欲有大成,必深蓄厚养而后致用。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限哀伤之情。
(3)杜甫《蜀相》中运用色彩鲜明的语句写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句子中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
(7)《窦娥冤》是我国元代著名戏剧作家___________的悲剧作品,它和白朴的《_______》、郑光秋的《_________》、马致远的《__________》并称我国古典四大悲剧。
(8)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作家,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四大悲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挂僧衣”的细节,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说明友人在禅室接待诗人。
B.“溪鸟飞”的细节,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反衬出山寺的环境的清静。
C.“黄昏半在下山路”兼有叙事、抒情、写景,写诗人兴致未减,慢慢沿山路回返。
D.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省,为五岳之首,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
B.至于,连词,文中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位于句首,起一个过渡作用。
C.抑,连词,或者,还是,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句中“抑”字意思相同。
D.便嬖,指在君主身边供使唤的小臣,一般能说会道,普于迎合,倍受宠幸。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通过游说齐宣王施行王道的经过,阐发了他“推恩足以保四海”的仁政主张。
B.从本文来看,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显得过于天真、简单,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
C.孟子擅长抓住齐宣王的弱点,直斥其非,因势利导,措辞激烈,文笔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气势浩然。
D.本文笔势灵活,文词丰赡,句式不断变化,大量运用排比句式,既有引经据典之句,亦多明白浅显之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5】孟子善于用生动的比喻阐明抽象的道理。试举例说明并予以阐释。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丑牛年,中国人提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代表了人们在建设中国征程中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壬寅虎年,作为十二生肖之一,“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面对困难重重的成长之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依然动荡的国内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可以从“虎”中提取出哪种精神,激励我们直面困难、砥砺前行?
请围绕你所提取的一种精神,结合你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