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有错别字的一项

    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C.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D.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 2、下面各选项组合中,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②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③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④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美轮美奂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⑤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⑥春天的北京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一直都梦想着到这样一个草长莺飞的地方度度假放松一下自己。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颜色的阶级性

    传统中国一向以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著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介于统治阶层与布衣百姓间的知识分子集团,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异。而颜色,正是其重要方式之一。

    事实上,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号系统。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体系内,它却演化出维克多·特纳所谓仪式化特征,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黄色在古代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非臣属或百姓可以染指。颜色的阶级性,在黄色的运用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但在先秦时期,黄色并不见得高贵,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却是黑色的。到了隋唐年间,黄色逐步受到重视。这是由于当时的皇帝们逐步接受了阴阳五行的学说,即君主是坐镇中央、指挥四方的,而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处于五行正中,其相应的颜色为,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黄色。其实唐宋年间,黄色虽逐步被皇室垄断,但尚未被皇帝个人独享。白居易在《卖炭翁》里写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即是太监,他是皇室的奴仆,却也狐假虎威地穿着黄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大红色称为,这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浅红色才叫作,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为什么大红色能得到青睐呢?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说,因为这是朝阳的颜色,自然受到崇拜和喜爱。按照春秋时的说法,紫色跟浅红色一样,都属于间色,是低等的色彩。然而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据《韩非子》记载,五匹素色的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所以颇有些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自春秋战国以来,紫色代表高贵这一观念越来越强,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几乎并驾齐驱,在官服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青、白、黑三色,则较为平实素朴,既不具备黄色的哲学属性,又没有紫色那种物以稀为贵的特质,所以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如青色,汉代时,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常用青巾裹头,所以被称作苍头便指苍翠,即所谓深青色。两晋南北朝时,晋怀帝被匈奴抓走,还被强迫穿上仆人的青色衣服在宴会中当侍从,留下了青衣行酒的故事,常用来比喻受人摆布。至于没有官阶的普通百姓被称作白身,整日劳作、风吹日晒的农夫被称作黎民,都是兼备自然色彩与阶层色彩的。古通,形象地揭示出百姓在田里耕作,被太阳晒得黧黑的面孔。

    往事越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斑斓色彩如繁花照眼,但其背后,往往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这是我们在读史时,常常需要加以留意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一向等级分明壁垒森严,颜色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知识分子集团用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别的一种重要方式。

    B.“金木水火土中的处于五行正中,可寄寓君主坐镇中央、指挥四方之意,而土为黄色,因此皇帝便使用和推崇黄色。

    C.在中国,浅红色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只有大红色即才是高贵的颜色,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

    D.青、白、黑三色较为平实素朴,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农夫被称作黎民就是的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色彩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却演化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B.黄色的地位有一个发展过程,原先并不高贵。随着五行学说的盛行,黄色逐渐得到皇帝的重视,从而成为高贵的颜色。

    C.春秋战国时期,大红属正色,浅红色和紫色均属于间色,因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紫色便高贵起来,最终成为正色

    D.“,是深青色,在古代有明显的阶级性,汉代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就常用这种颜色的头巾裹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彩无贵贱,它所体现的贵贱特征是一种仪式化特征,是由人们根据颜色的哲学属性、稀缺与否的特质等因素而主观地赋予的。

    B.先秦时期人们的贵贱意识并不那么强烈,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不是黄色的,而是黑色的,隋唐年间黄色才逐步受到重视。

    C.唐朝时,太监也穿着黄色;两晋南北朝时,匈奴抓走了晋怀帝,强迫他青衣行酒。这两个例子说明颜色代表等级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十分鲜明强烈。

    D.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百姓、农夫被叫作白身”“黎民,这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借助桑叶比喻女子容颜姣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用“五丁开山”的故事叙蜀道来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说,有德之人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但在言行与道德追求上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歌行》中展现唐军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场景、视死如归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从空中洒落的月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洞庭湖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孟浩然曾咏叹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也曾称赞过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景象。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借用庄子等人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复杂朦胧的情感。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后风荷的神韵,把抒情主人公引入了故乡归梦。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对人类在宇宙中间生存状态的思考有些许感伤,亦令人欣慰:“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租行

    (宋)范成大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①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②悭吝者的钱袋。此处指储蓄零钱的瓦罐,即“扑满”,取钱时须把罐打破,故下文说“扑破”。

    【1】诗句“我亦来营醉归尔”中“营”字的意思是________,“营”字刻画了催租吏________的形象。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巧妙的视角转变,并分析这种转变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陈情表(节选)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亦飞之          至:到,到达

    B.众人              匹:比

    C.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夸耀、自夸

    D.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察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15篇,外篇7篇,杂篇11篇。

    B.“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历舜、禹、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什么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呢?只有无名、无功、无己的人,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者。

    B.作者紧紧扣住小与大的相对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外界的凭借,都“有待者”,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C.《陈情表》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向晋武帝阐述了忠孝的关系,做到了以情说理,融情于理。

    D.李密在《陈情表》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比如天生的资质……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使生命呈现了不同的风貌、品格。

    读了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小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