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彼且恶乎待哉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恶讦以为直者 讦:追究,查办
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杜撰
C.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多数
D.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官:房舍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1]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解释成语:
车水马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土重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唤头”“惊闺”“短笛的声音”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的“滴”和“嘿”。
【4】文章最后写到“再见吧,胡同”,面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最终的消失,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描述自己飞翔的状态,从而对“图南”的大鹏鸟进行嘲笑。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绘阿房宫曲折的走廊和高高翘起的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风”和“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用这两个意象表达在流逝的时光面前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在明净光洁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衬托了诗人豪迈的意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_______,_____”,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4)魏征善于设喻劝谏,他用水与船的关系来比喻君民关系,从而劝谏唐太宗要保持高度谨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比喻来表现阿房宫楼阁院落稠密层叠、不计其数的景象。
(6)《六国论》中,苏洵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时,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燕、赵两国所处的困境,从而证明它们灭亡是迫不得己。
(7)《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奇丽的景象。
(8)《牡丹亭·游园》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杜丽娘叹息满园春色无人赏识,都交付给了破旧冷落的庭院,表现了杜丽娘的伤春之情。
6、名篇名句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中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言,默默凝噎的两句是“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阐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每天省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没有错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明君子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手法写箫声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佳人
杜甫①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②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③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秋季。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②合昏:指合欢花,朝开夜合,知时守信。③动:往往。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细致描写草木凋落的凄凉之境,衬托出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
B.“世情”二句,写佳人所处世道动荡险恶,表现出世事的变化无常。
C.“合昏”一句,借写合欢朝开夜合,抒发了佳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D.全诗叙议结合,将佳人命运融人社会背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以弃妇为题材的古体诗,开篇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
B.诗歌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转换,由含蓄蕴藉而为率直酣畅。
C.诗人以“佳人”自比,隐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慨叹。
D.本诗和《氓》都写了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
【3】本诗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佳人的名篇,请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分析佳人形象。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充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丧在殡而邻家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
(节选自《晋书·颜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B.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C.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D.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宁,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重大事件,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B.征辟,是秦代创制的一种选拔任用官吏的形式。辟,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光禄大夫,是掌顾问应对的官员。战国时代置中大夫,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等名称,指官员辞官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得病,颜含放弃交际应酬,辛勤服侍,十几年如一日,江南豪门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美味以表敬意。
B.颜含很有政治才能,见解切中时弊。他指出:在朝廷的军队年年都有所行动,民力耗尽,而南北豪强竞相招募游民的情况下,令官员忧虑的是国家空虚而豪强充盈的情况。
C.颜含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有人想巴结王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附和;强权人物桓温请求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因为桓温给的聘礼太多,没有答应。
D.颜含儒雅质朴,品行敦厚。深受晋成帝的赞赏与敬重;他的丧事期间邻居家失火,移动棺材时绳索又断了,火即将烧到棺材时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2)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
然而,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度”,时时依“度”而行,照“度”而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仔细想想,为人也好、处事也罢,为生活、为事业,哪有什么真正的“度”?人们所谓的“度”,不过是一种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该予以破除。
针对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