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 )
A.反映宫延享乐生活的艳情词
B.写离愁别绪的感伤词
C.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的篇章
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昏
孙玉秀
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几颗雨点砸下来,豆粒一般,落到尘土里,滚动了一下,晃了两晃,顿时粘住不动了。也有几颗落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
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半边天。她加快了脚步,将怀中的那捆柴送到仓房里,很快又折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将她团团围住。
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食料出来,水舀子在塑料桶里摇晃。她将食料用力搅拌几下,分别倒入三个木槽里。那些鸡鸭鹅迅速围拢过来,迫不及待地吞咽起来。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
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好像被人扯住了四角的被子,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
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子,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
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她伸出右手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手的食指上。
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将整座老房子都吞了进去,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
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
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
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
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
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厨房暖和了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
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
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看花了眼。
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黄昏”为题既是写眼前黄昏天气景象,也是写李婶的人生黄昏季节。小说将两个黄昏景色相互交融,意境深远。
B. 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
C. 小说所写的柴火、鸡、鸭、鹅、灶膛等内容,既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鲜明地体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真实感强。
D. 小说结尾描绘了雨散天晴,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既与前面下雨形成对比,又真切体现了李婶轻松、心安的心情。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分别简要概括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并说明此细节的表达效果。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好学者安贫乐道,对吃住等物质层面的要求不高。
(2)《老子》中说,自我炫耀,自以为是的人往往走得不会长远,最终也不会显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老子对这一问题的比喻论证。
(3)推究事物的原理以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以后心意就会诚实。《礼记·大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阐发了这一道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写女子婚后早晨晚上都辛苦做家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在描写瀑布飞溅壮阔喧闹之后,又以“____________”描写了水石相击、峡谷空鸣的情景。
(3)古人常用“蛾眉遭妒”表现贤才受到排挤的境遇,屈原在《离骚》里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因此遭受到的诋毁诽谤。
(4)《望海潮》中描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乐音和歌声,然后更以“____________”直接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百姓戏乐欢悦的美好图景。
(5)《扬州慢》以“过春风十里”虚写扬州曾经的繁华景况,又以“_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野麦生长,一派荒芜。
(6)《陈情表》中李密自己身份低微,却被授予太子侍从官的职务,他表示自己哪怕是用生命也无法报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兰亭集序》中作者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缘由,如果和自己产生了共鸣,尽管不能明白为什么,但是也会有“____________”的感受。
(8)《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表现行船轻松,也表达了陶渊明返归田园轻松愉悦的心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悲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想象声震天上,引来秋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警示当仅者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到“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月亮初升之时,月光闪耀千万里的景象。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强调,盛衰之理,虽说是天命,但也要尽人事,“______,______”,是自然之理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字虽寻常但旨趣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比喻形容陈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
(4)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写自己忙碌完官事,登上快阁亭放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非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这首诗是他在流放途中所写。诗歌主要运用_____的艺术手法,抒写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诚,字君实,太原阳曲人。气宇和粹,性好学,从邓文原、虞集游,文辞日进。泰定元年,试礼部第一,延对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郎。拜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擢参议中书省事。调燕南廉访使。至正五年,帝遣使宣抚四方,除守诚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与大都留守答尔麻失里使四川,首荐云南都元帅述律铎尔直有文武材。初,川廉访使某与行省平章某不相能,诬宣使苏伯延行贿于平章某,瘐死狱中。至是,伯延亲属有诉,会茶盐转运司官亦讼廉访使累受金,廉访使仓皇去官,至扬州死。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文德斩其首,得怀中帛旗,书曰南朝赵王。贼党闻之,遂焚劫双山,文德捕杀百余人。重庆府官以私怨使县吏诬之,乃议文德罪,比不即捕强盗例加四等。遇赦免,犹拟杖一百。守诚至,为直其事,他如以赃罪诬人,动至数千缗,与夫小民田婚之讼,殆百十计,守诚皆辨析详谳,辞穷吐实,为之平反,州县官多取职田者,累十有四人,悉厘正之,因疏言:“仕于蜀者,地僻路遥,俸给之薄,何以自养。请以户绝及屯田之荒者,召人耕种,收其入以增禄秩。”宜宾县尹杨济亨欲于蟠龙山建宪宗神御殿,儒学提举谢晋贤请复文翁石室为书院,皆采以上闻成之,风采耸动天下,论功居诸道最。进资政大夫、河南行省左丞。未上,母刘氏殁于京师,闻丧亟归,遂遘疾,以至正九年正月卒,年五十有四。帝赐钞万缗,谥文昭。
(节选自《元史•王守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B.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C.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D.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擢,指提升官职,与“除”意思同,表示官职变动的还有迁、调等,“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升级叫右迁,降级叫左迁。
C.至正: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之后每个朝代的新君即位都要改年号。
D.疏,古代臣下向帝王进呈奏章的一种文书,用以向帝王陈述自己的意见或进行某些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但与对经书作注释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诚气度和蔼,好学有才。他曾与邓文原、虞集交游,文辞每天都在进步;在礼部考试中名列第一,经过廷对赐同进士出身,参与修纂辽、金、宋三史。
B.王守诚是非分明,力主正义。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杀贼党,重庆府官员因发泄私怨而唆使县吏诬陷张文德,王守诚于是重罚教唆者和诬陷者,为张文德平反。
C.王守诚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他对一百多件诉讼案件都详细审问,认真分析,辨明事实,使被审人无法掩盖事实真相,州县官中有十四人多领了职田,均予以更正。
D.王守诚尽职献策,颇具孝心,蜀地官员收人微薄不能自养,他上疏朝廷提出解决办法;他还未上任资政大夫、河南行省左丞之职,母亲就去世了,他闻讯后急忙赶回家中。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川廉访使某与行省平章某不相能,诬宣使苏伯延行贿于平章某,瘐死狱中。
(2)因疏言:“仕于蜀者,地僻路遥,俸给之薄,何以自养。
【5】四川廉访使为何而死?请简要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11月18日晚,华中师大一附中官网公示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名单。在第一轮9名拟录人员中,6人是顶尖大学博士,其余为硕士,均来自清华、北大。公示9人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有6人。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