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疏,也称“奏疏”,与“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自己意见的文书。
C.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成为古代隐士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2、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4)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A.(1)中的“其”是指“子的”。
B.(2)中的“其”是指“君子的”。
C.(3)中“无违”的主语是“子”。
D.(4)中“色难”的主语是“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 分)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幺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写了古代劳动妇女在家庭生活中起早睡晚、日日不息的辛劳。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之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也曾引发过其他文人的感慨。
(3)屈原在《离骚》中,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虞美人》中的诗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把抽象的忧愁具体化、形象化,正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写愁名句“_______________”,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述而》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地表达了孔子对待富贵的积极态度。
(2)诚信乃立身之本。孔子在《论语》篇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时说道:“_________,________。”这就如同“大车无?,小车无?”一样,“其何以行之哉?”
(3)《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与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异曲同工,以小年的短暂寿命来表达相比于自然则人生显得短暂之意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实出有意。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于居家屋内或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是诗词中的常客,有时用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气概,如《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又是送别的必需品,《琵琶行》中与酒有关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2)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 ,亦崎岖而经丘。 ,泉涓涓而始流。
(4)野马也,尘埃也,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适百里者, ;适千里者,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又以“岂能”带出未至的“轮台”,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颈联诗人招呼、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惜别之景跃然纸上,悲情切切,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夸赞,也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情感推向高潮。
D.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以友人的身份表情达意,语言明快浅近,令人耳目一新。
【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瞻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则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谥文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生祠,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生祠是用来纪念活人的,常见的祠是用来纪念逝者的。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朝有一个大臣,小时就有驼背、跛足、口吃三种生理缺陷。
因为驼背,他总是高昂着头;因为跛足,他总是缓慢行走;因为口吃,他从不与人争论,总是三思后言,说话筒短明白。最终,他被评为当时最有威仪的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