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两项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国庆小长假”期间各大景区里活跃着的那些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依然让人感到风华正茂,老当益壮。

    ②2017年10月1日晚10时许,美国拉斯维加斯再次突发恶性枪击事件,一瞬间64岁的白人枪手帕多克成为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

    ③我们的语文老师,喜欢把同学的好作文贴出来,称之为奇文共赏

    ④一个月的高中学习生活,同学们结识了新的伙伴,认识了新的老师,感受的全新的学习生活,所以很自然地,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对这一切津津乐道

    ⑤“复兴号”动车组国庆期间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了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的高铁发展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赛场上,他的演讲短小精悍;演讲中,他常常能用不多的语言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②杨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识,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

    ③你说他就说他,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这是典型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④当听说积攒了多年的储蓄被丈夫一夜输光后,她从来没有惊心动魄到这样的地步,一下子晕了过去。

    ⑤开着犹如追风掣电一般的宝马,我悠闲地坐在副驾驶欣赏着眼前这个秀色可餐的美女老板。

    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也只是心头一闪而过的念头,他拥有的只有孤寂。世界太大,而他只是尘埃一粒,无人听见他在春天离去时最后的长歌当哭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①②④   D. ②③⑥

  • 3、下列句子中“因”字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利而敝之,不仁 B.因击沛公于坐

    C.不如因而厚遇之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4、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礼与俗的关系,是俗先于礼,礼本于俗。俗一旦形成礼,礼上升为典章制度和道德准则,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和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        ,成为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

    A. 所以俗是礼的起源,却高踞于其上

    B. 所以礼虽然起源于俗,却高踞于俗之上

    C. 所以高踞于俗之上的礼,却起源于俗

    D. 所以虽然礼起源于俗,俗却高踞于礼之上

  •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

    A.巴金的《家》是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情节线索的,小说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B.《家》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典型,做了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逃婚,以及最终从家中出走等。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罗洛的轻薄,都形成极为明显的对比。

    D.《巴黎圣母院》的全名是《巴黎圣母院—1482年》,1831年出版。这是一部司各特式的历史小说,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世纪30年代初,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进乡间,试图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现“民族再造”。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一关键问题,他们呼吁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对此,吴景超1933年先后发表《知识份子下乡难》和《农政局——一条知识份子下乡之路》两篇文章表达异议。

    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在理论、目标和具体实践内容上存有差异,但基本的立足点是一致的,即认同中国的新生命在乡村而不在都市,呼吁知识分子克服困难,到乡村担负起为乡民服务的责任。但在吴景超看来,呼吁知识分子回乡村去的主张是行不通的。主要原因有四:知识分子在都市的出路多,乡村缺乏容纳知识分子谋生活的职业;乡村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研究学问的设备;乡村中的物质文化较低,难以满足知识分子生活的需要;家庭宗族、亲戚朋友不愿接受知识分子回乡工作。40年代后期,费孝通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认为想留住人,需要造就能够应用现代知识的生产事业。可以说,吴景超提及的上述四个主客观因素在当前乡村中仍然存在。

    吴景超认为都市与乡村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也可以为乡村服务,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第一,知识分子在都市对市民与乡民有同样的贡献,如记者在都市中办的报纸乡民可以看,医生在都市中开设的医院乡民可以住等。第二,知识分子在都市从事单纯为乡民服务的工作,如大学农学院知识分子通过改良育种、提倡合作事业以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第三,在都市中从事工商业的知识分子努力发展实业,吸收乡村中的过剩人口,以解决就业问题。

    吴景超提出在各县设立农政局,以提供职业的方式,用高于一般大学生的薪水,鼓励肯下乡服务的青年。县农政局至少需要三个知识分子来承担乡村工作:一个办理乡村社会调查,作为社会改良和设计的基础;一个办理农业推广,把国立或省立农事试验场所得的知识推广于乡村;第三个尽全力于乡村组织,推动组织领袖团及各种委员会,使乡民一盘散沙的生活转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人才匮乏仍然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严重短板。重读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城乡人才关系和乡村人才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需要承认人才向城市集聚的事实,同时要以城乡互联一体为出发点,看到城市人才对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吸引人才下乡,需要以职业和产业作为支撑。吴景超在《英国乡村问题》书评中,设想在乡村发展工业吸引人才,进而建设工农合一的新社区。那种倡导人才下乡担任志愿者、捐资捐物的做法,其作用是短期而有限的。三是人才下乡既要重视行政力量的推动,也要注重对乡村组织内生动力的培育。在吴景超的设想中,在农政局工作的知识分子是幕后推动、监督和指导乡村领袖团的力量,但具体负责组织乡村中各种委员会的还是乡村领袖。

    (摘编自葛飞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问题——从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出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呼吁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

    B.乡村物质文化比城市差、缺乏适合知识分子的职业等问题,目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

    C.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可在提供文化和医疗服务、办理乡村社会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

    D.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人才问题,着重分析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及启示。

    B.文章在概述吴景超对知识分子下乡难原因的认识后,引用费孝通的观点作了印证。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以“三个知识分子”为例,阐述了推进乡村工作的具体做法。

    D.文章使用“主要原因有四”“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等表述,用语准确,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当年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呼吁知识分子下乡是有意义的。

    B.我们不仅要积极改善乡村的物质条件,让知识分子能够安心工作,还要扭转轻视回乡工作的就业观。

    C.吴景超认为城乡互联一体,知识分子在城市也可服务乡村,因此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

    D.乡村建设应大力培育乡村组织内生动力,而不能一味依赖行政力量,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捐助。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 ”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_________ ”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沁园春》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岁月回忆的过渡诗句是:__________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其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马来阐述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第一段中用来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诸葛亮《出师表》指出,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同样是国家的官员,因此“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联,写诗人目睹秋景之后,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疾的悲惨处境。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学子承担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任,必须具备坚韧的品质,用《论语》中曾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面对高官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都接受;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他对这一做法表示否定。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十三个字写庭院景色,描绘出一幅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B.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

    C.第三联对“深”和“远”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微雨中迷濛之景。

    D.前三联营造氛围,后一联抒发送别之情,全诗句句含蓄而内敛。

    (2)结合全诗,请从情与景的关系上,为颔联写一段鉴赏文字(80左右)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注],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令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嬉卒,赠太傅。祖舜言:“嬉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绮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绮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注]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B.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C.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D.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B.礼部是中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秦桧,南宋宰相,对金国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祖舜恪尽职守,积极建言。他认为要想办法选拔守道德讲仁义的人,选拔人才不要拘泥于科举制度,特别优秀的人要推荐给朝廷。

    B.黄祖舜做事认真,慧眼识人。他进献的《论语讲义》获得金安节的赞赏,并刻板刊行;他举荐李宝智勇双全,李宝获得朝廷任用。

    C.黄祖舜刚强正直,直言敢谏。他认为把官田分给淘汰的使臣不妥当,这事得以停止;他反对官员凭皇帝的恩惠晋升为阁门官员。

    D.黄祖舜考虑周全,富有智慧。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严惩王权来激励其他人,黄祖舜认为王权有罪,应当处死,而应宽容刘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

    (2)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

    【5】根据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请简要回答黄祖舜反对给杨愿家属施予恩惠和反对追赠秦嬉太傅,其理由分别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引领我们走近先哲圣贤,一览中国穿越千年的哲理之光;李白、韩愈、苏轼等唐宋大家雄浑苍劲的诗词文赋,引领我们走近诗人文豪,饱尝华夏弥漫天地的人间温度。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联系材料谈谈你对语文学习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