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道芷阳间行
A. 间以诗记所遭 B. 得间奔真州
C. 间至赵矣 D.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范增数目项王
⑦ 道芷阳间行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新《红楼梦》电视剧的登台,让我发现很多人看“红楼”,忽略了一个几乎可以奠定全书基础的东西——规矩。
B. 林黛玉先见到宁国府,此后往西行不远到荣国府。这说明宁国府和荣国府相隔不远,宁府在东,荣府在西。
C. .以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作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D. 宝玉的言行举止,从当时的主流观点来看,是荒唐的、怪诞的、不合时宜的,与他的家族对他的希望背道而驰。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 ”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B.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髙手,医者仁心。”
C. 借重我的力量,小张终于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D. 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5、下列对“初生水”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A. 存在于炽热地心中的水蒸气 B. 存在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 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 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梁建英作为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她主持研制的CRH380A,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速度之最。她带领的团队,将中国高铁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中国高速动车组,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之路。从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从跟跑到领跑,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2006年,中车四方公司启动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自主研发工程,年仅34岁的梁建英担任这个车型的主任设计师。
高速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列动车组上的零部件就达50多万个,几万张图纸需要设计,需要分析的数据达数百兆,一道道高难度的技术门槛需要跨越。对于梁建英和她的研发团队来说,每啃一个“硬骨头”,都是一场硬仗。梁建英没有节假日成为生活常态,想陪年幼的女儿吃顿饭都是奢望。2007年12月,由中车四方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列时速300至350公里动车组成功下线。半年之后,中车四方公司又向CRH380A高速动车组发起攻坚,梁建英再次担任主任设计师,开始了又一轮长达两年的艰苦试验。该动车组最高设计时速380公里,当时世界最快,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梁建英说,只有通过大量研究试验,才能确定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CRH380A 高速动车组问世,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当列车慢慢停下来,梁建英与同伴们握手庆贺的那一刻,大家才发现,她的手是冰凉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让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材料二:
2009-2017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走势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到2020年,路网布局优化完善,装备水平先进适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运营管理现代科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高速铁路扩展成网。在建成“四纵四横”主骨架的基础上,高速铁路建设有序推进。
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全国铁路网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旅客出行更为便捷。动车组列车承担旅客运量比重达到65%。实现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之间2~8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1-4小时快速联系,主要城市群内0.5-2小时便捷通勤。高速铁路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9至2017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逐年提升,其中2010至2012年提升幅度较小,2014年提升幅度最大,2017年达到2.5万公里。
B.2009至2017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同比增长波浪式发展,2010至2012年略微下降,2013年开始上升,2014年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
C.2011至2017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复线里程和电气化里程均呈稳步发展趋势,但是电气化和复线 化还没有完全覆盖运营全程。
D.我国铁路2017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包括高速铁路2.5万公里,7年间,高速铁路里程增长速度低于铁路增长速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高铁经历了从“和谐号”到“CRH380A”的发展阶段,时速从200公里的跟跑,提高到时速486.1公里的领跑。
B.高速动车组结构复杂,每列动车组涉及50多万个零部件、几万张图纸和数百兆数据,系统工程庞大,攻克它的技术门槛非常高。
C.我国高速铁路“十三五”规划的方向是路网布局更加优化完善,运营里程达到15万公里,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D.到2020年,我国80%以上的大城市将实现高速铁路网全覆盖,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铁路网基本覆盖,相邻大中城市1至4小时即可到达。
【3】我国高速铁路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材料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赤壁赋》中描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用“猿”等意象来描写夔州的秋天,“____________”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而长期漂泊在外的悲愁。
(2)曹操《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易逝,借酒解忧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乘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像是凌空乘风飞行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生命衰微的感怆,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对权贵的蔑视。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万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先咏叹往事不堪回首,而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刘宋战败,金人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江面上的景象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3)《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了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①,开缄②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
刘禹锡
南宫词客寄新篇,清似湘灵促柱弦。
京邑旧游劳梦想,历阳③秋色正澄鲜。
云衔日脚成山雨,风驾潮头入渚田。
对此独吟还独酌,知音不见思怆然。
【注】①宝历二年春,张籍作《寄和州刘使君》,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②开缄:拆开信函。③历阳,即和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这是刘禹锡收到好友张籍一首七言诗后所作的答诗,时间为秋天。
B.首联诗人把友人的诗比作湘水女神弹奏的乐曲,充满了欣喜与对友人的赞美。
C.颔联通过虚写回忆了秋日在京邑、历阳旧游的美好场景,可见二人友谊之深。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寂寞和知音不得见的无奈与惆怅之情。
【2】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颈联中的“衔”“驾”二字。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劝学
《荀子》节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锲而舍之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一位先生走进咖啡店,点了两杯咖啡,然后指一指店内的一面墙,对侍者说:“一杯贴墙上。”侍者恭敬地为他奉上一杯咖啡。客人结了两杯咖啡的账走后,侍者在墙上贴了一张写着“一杯咖啡”的纸条。墙上有很多这样的纸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这让我们感到惊奇和不解。
后来有天我们又在这个咖啡店里享受咖啡时,一位拾荒者从容地走进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侍者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为他上了一杯咖啡,拾荒者用完后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只见侍者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条,扔进了纸篓。至此,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