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肇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B.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C. 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D.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李清照”,并称“唐宋八大家”。

  •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中学为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发展。

    B.你出的两本书,都是我们帮忙校对完稿的,现在竟然得鱼忘筌,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他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 3、下列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故事里包含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结局更体现狄更斯善恶必报的道德信念。

    B.关于汉字的构成,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如:“本”“末”是象形字,“纺”“织”是形声字。

    C.按照传统习惯,对联的张贴应该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区别;对联讲究平仄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D.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东大多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关中一般指函谷关以西,即今陕西一带;河南、河北一般分别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地区。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是一篇令人不忍卒读的报道,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三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帮助敬老院腿部有残疾的张大爷的故事。

    B.海城市民普遍认为宜居环境就差一个“水”,市区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们改变水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特别是沿河居民对此感同身受

    C.经济发展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两大动力,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D.在第三届“百姓大舞台”演唱决赛中,上一届获得三等奖的李大妈凭借出色发挥,终于一鸣惊人荣获省电视台戏曲演唱类节目的一等奖。

  • 5、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xié)带     嵘(zhēng) 挥斥方(qiú)

    B.上(juè)     (è)        (gě)争流

    C.惆(chàng)     (guò)     (kǎi)激昂

    D.百(lǔ)       (jú)子洲   (qìng)园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奥运赛事已经结束,中国健儿载誉归来。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克服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党和人民在体育赛场建立了新的功勋,夺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奥运赛场上鲜艳的国旗一次次升起,雄壮的国歌一遍遍奏响,赢得全世界关注和尊重。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生动展现了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的奋斗志向,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体育健儿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要牢牢把握我国体育工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团结一心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前程不断前进!

    (摘编自《书写奥运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材料二:

    面对中国代表团的优异表现,国际舆论多有赞美、钦佩,但尖酸刻薄的杂音也从未间断。一些西方媒体无中生有,大谈中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可能性,羞辱中国夺金运动员是“只会训练的机器人”,含沙射影大谈“精英体育”的成功意味着“道德的沦丧”……种种奇谈怪论的背后不只是傲慢与偏见,甚至有恶毒的中伤。就连英国《每日电讯报》也不能不指出,一些观察人士以“一种混杂着嫉妒和无知的丑陋心态”看待中国人。

    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体育的非议由来已久。随着中国代表团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奥运会期间一些刺耳的声音也随之增加。中国快速发展进步,影响力渐大,则是更深层的背景。

    从本质上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行国际贸易、经济、政治体系一样都是西方主导下的产物。多年来奥运规则的话语权和赛场上主导地位一直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时代在变,奥运会同样在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打破了传统垄断,由少数西方国家垄断奥运规则话语权和赛场主导地位的时代渐行渐远。对中国代表团的无端指责恰恰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与其实力相当的对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到了前面。

    围绕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杂音已经超越体育范畴。“偏执”乃至“歇斯底里”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不适应的迸发,是“输不起心态”的暴露。近年来,每逢中国在经济、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就有人站出来大讲“怪话”。这或许可以让一些人谋得些许心理平衡,但“麻醉剂”药效过去后,心态是否会更加平衡呢?

    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提高,这是奥运精髓,更是奥运魅力所在。对广义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追求,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必定会经历力量对比的变化。对某些习惯于高高在上的人来说,从感知时代的变迁到顺应时代要求的确需要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但是中国不会因为别人的心情如何而放慢自己的脚步。

    有容乃大。我们还是平心静气地欣赏奥运会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展示人类“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魅力的运动健儿加油喝彩吧。阔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承受挫折,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

    (摘编自《奥运会锤炼中国自信》)

    材料三: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相背离的情况,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世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人们离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越来越远。

    (摘编自《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也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B.奥运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并为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C.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实力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已经开始逐渐打破其垄断地位。

    D.我们想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民族的复兴之路,就要学会承受挫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材料三认为“现在人们离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越来越远”,下列选项最不能支持该观点的一项是(     

    A.一些国家举办奥运会旨在谋求掌握国际话语权。

    B.近年来,每逢中国在经济上有重大突破,就有人站出来大讲“怪话”。

    C.有些西方媒体无中生有肆意抹黑中国夺金运动员。

    D.举办国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吸引外来投资者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3】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体育强国目标。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渺小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没有音乐的助兴,但吟诗喝酒就可以“畅叙幽情”。

    (4)《项脊轩志》中“_________”写出了作者在三五之夜静坐于项脊轩中的美好感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6)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

    (10)《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______”;看到了心上人后,“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相近。

    (3)苏轼《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曹操吟诵《短歌行》的英武雄姿。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在梦境中登临天姥山,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神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年迈体衰的感慨,其中蕴含着对与生命无力的顽强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古人,以酒祭月,表达壮志难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在天地之间,生命显得极为短暂和个体极为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7)《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秦观在《鹊桥仙》中说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处,也无须黯然神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煜在《虞美人》中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早年曾热心功名仕途,是颇有雄心壮志的。然而科场失利,不为他人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②望春台:既指京城,又有“望春”的含义。)

    1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齐己将“数枝”改为“一枝”,你认为这样改好在何处?

    2简析诗中梅花的形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人察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矜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遗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绝左右徵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常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常平:官仓名。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有删改)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见其文,                           感到奇特

    B.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良民                    盗贼

    C.其食饮衣衾之具                                 资助

    D.一时作文词者                                 擅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贷种粮                           壬戌秋,七月既望

    B.巩取置                           冰,水为之,而寒水。

    C.使人察出入                           皆出于此乎

    D.绝左右徼求之弊                    因为长句,歌赠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B.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C.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D.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从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世情,淡泊名利。他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他对此不在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写作。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外在的形貌,更是一场内在的修行;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是人与人之间浓浓的温情……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