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亚父者,范增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大王来何操 夫子之谓也
C.蚓无爪牙之利 何厌之有
D.吾属今为之虏矣 百姓之不见保
2、对下语句中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 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B.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C.因人之力而 敝之,不仁 敝:损害
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D.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矣 深:狠毒,刻毒
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悉发精兵击越 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遗之 遗: 赠送。
C.噽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见: 接见。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吊: 悼念。
4、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 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其皆出于此乎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夫赵强而燕弱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作《师说》以贻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儒家伦理具有“情感理性”(“情理”)的特征。所谓情感理性,即以情感为出发点与价值标准的理性思维形式。自孔子开创儒学一脉,儒家伦理就以“仁”作为核心,并将“仁”奠基于血缘亲情之上,以朴素的孝、悌为“仁”的起点,以“心安”为这一基本价值的依据;又超越血缘情感,以“泛爱众”为终极目标,走向“爱人”,确立了儒家伦理的框架。基于人的情感而言“理”,成为儒家伦理的一种“基因”,影响深远。
②一般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围绕“礼”与“仁”的关系而展开。“礼”是系统化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要求,贯穿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仁”,在一般的意义上是人内心的“爱人”之情。孔子认为,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有“礼”的规范,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没有内心之仁,伦理秩序就失去了依据。
③具体而言,“仁”或“仁爱”的第一步是血缘之爱,“爱”之情感是孔子言“仁”时的原初含义。《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基也”,故杨伯峻先生将“本”解释为“基础”而不是“根本”,这一点非常重要。“孝”是“善事父母者”,“弟”是“善兄弟也”。人在世间首先面对的伦理关系即是如何对待血缘亲人,处理好这一伦理关系是一切道德行为的起点。以孝、悌为“仁”的基础,意味着这是道德行为的开始;若言孝、悌是“仁”的根本,则意味着最高目标的完成。显然,孝、悌只能是道德实践的起点。孔子以血缘之爱为仁爱的起点,除《论语》外,《中庸》中也载有孔子对仁的看法,即“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国语·晋语》亦曰“为仁者,爱亲之谓仁”。因此,孔子以爱亲为仁的基石是十分确定的。
④那么,为什么子对父必是孝,弟对兄必是悌?为什么血缘之情如此重要,有着不言自明的价值?因为这是人自然而然的、本能的情感。对此,孔子虽然没有讲什么玄远、高深的道理,但质朴的理由,至今读来依然能打动人心。父母的养育之情,报之以子女的感恩之心,这种与生俱来的本真之爱、天然之情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唯有这样心才能“安”。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心安”如此重要,但这已是孔子给出的终极原因,是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后的价值认定。要全面把握“人”就要从情本体入手,而这恰恰是儒家哲学、儒家伦理的根基。
⑤此外,孔子不只是看重血缘亲情,还尊重和肯定了人之常情、自然之情,这一点可从他对待《诗经》的态度中体会出来。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是指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抒发,率性而纯真。比如《论语·八佾》中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咏唱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绵绵之情、相思之意是发自内心的爱,快乐而不放荡,哀伤而不痛苦,这样的情感是美好的。而《诗经》直抒胸臆、表达心声的特点,也是孔子所看重的。
⑥孔子尊重人的情感,对儒家伦理来说意义深远。首先,孔子以血缘亲情为伦理的出发点,是儒家伦理的第一块基石,以后的儒家伦理思想无论如何发展,皆不离这一根基;其次,孔子强调仁爱,肯定先天的情感,为后世儒家“以情论性”定下了基调——情感是人性的内容,人性是情感的本质;再次,孔子看到了情感熏陶对于“成德”“成人”的重要意义。《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言成德、成人之修养,不但需要礼的约束,还需要情感的熏陶,即“诗”与“乐”的作用。乐对于人之情感的感染、陶冶也是成为人格完善的君子所必不可少的。
⑦对于孔子将儒家伦理奠基于“仁爱”,朱熹说:“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从本质上说,“仁”是普遍意义的“爱”,心中固有的情。这种“仁爱”之义在不同语境中展现为多层次的内涵:仁是人心或人性的主要特征;仁作为不证自明的道德价值,是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仁爱之道的践行,则有了“仁之道”“仁之方”以及“仁之成”等意义。可以说,孔子使儒家伦理具有了“情理”特征。
(摘编自徐嘉《儒家伦理的情理逻辑》)
材料二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是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它的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伦理将“仁”作为血缘亲情的基础,尊重和肯定合乎自然的情感,认为情感的熏陶是达到“仁”的重要方式。
B.孔子的伦理思想围绕“礼”与“仁”的关系展开。“仁”一般指人内心的“爱人”之情,具体而言,就是血缘之爱。
C.“孝”指孝敬父母,“弟”指友爱兄弟;儒家将孝、悌视为“仁”的根本,做到孝悌,意味着最高道德目标的完成。
D.被孔子作为儒家伦理基础的“仁爱”,在不同语境中展现为多层次的内涵,有的语境中,它是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仁”是“礼”基础,也是伦理秩序的依据;成德、成人之修养,需要礼的约束,也需要情感熏陶。
B.父母的养育之情报以子女的感恩之心,出自人的本能,这样才让人心安,可见血缘之情有着不言而明的价值。
C.孔子欣赏和看重《诗经》情感的自然流露、率性纯真,这一态度表明了他尊重和肯定人之常情、自然之情。
D.人性即“仁”,其终极目标是“泛爱众”;仁爱之道得以践行,才有“仁之道”“仁之方”“仁之成”等意义。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中所阐释的儒家伦理中“仁”的一项是( )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4】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等相关内容,理解文中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快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暂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出有好的开始的人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1)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
(3)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句子是______ ,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曹操《短歌行》中表现朋友久别重逢,欢快畅谈的句子是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___,___。
(6)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另一种则是这样写的:____ ,_____。
(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_______, __。
(8)《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和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 ,____。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 ,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向东的军容之盛。
(10)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 , 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秦国把掠夺的六国珍宝都运送到阿房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丢弃的到处都是。(杜牧《阿房宫赋》)
(2)苏洵认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_________________”。而燕国“_________________”,才招来大祸。(苏洵《六国论》)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司马谏议书》)
12、阅读下面首清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除夕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此时,诗人正寄寓石头驿,正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支离:流离多病。
【1】“寒灯独可亲”表现了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请简要分析。
【2】颈联中的上句既然写了“悲”,而下句为何又写“笑”?请简要分析。
13、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求礼传
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武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非古所谓茅茨棌椽者(cǎi chuán以柞木作屋椽。相传上古帝王宫室以此构建,后作为俭约的典实)。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
契丹叛,使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 guà wù贻误;连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乃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
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wǎn] (运送粮食))屈竭,左相豆卢(复姓)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求礼曰:“公禄万钟,正可辍,仰禄之人可奈何?”钦望拒不应。既奏,求礼历阶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姚寿曰:“秦、汉皆有税算以佐军,求礼不识大体。”对曰:“秦、汉虚天下事边,奈何使陛下效之?”后曰:“止。”
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协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fèn)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jǔ yǔ)。神龙初,终卫王府参军。
(选自《新唐书·王求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B.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C.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D.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轩辕,号轩辕氏。诸侯尊其为天子,后人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此文提到他,为了强调自古以来。
B.“河北”在此文中,与“河南”相对,是古代地域名,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与现在的河北省不是同一区域。“河南”也与现在的河南省不是一个区域。
C.钟,金属制成的响器。编钟,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万钟,概指编钟数目很多,在此文中代指大贵族。
D.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求礼直言敢谏,武后营建明堂,雕饰繁复奇异,奢侈而不合法。王求礼上书评论恳切,语言犀利。
B.契丹反叛,武后下诏武懿宗统领孙万荣防守,懿宗胆怯不敢进军致使契丹祸乱数州。王求礼弹劾武懿宗,并请求将他斩首。
C.当契丹攻陷幽州,后勤补给匮乏时,豆卢钦望奏请停发京城部分官员的俸禄来帮助军队作战。王求礼越阶而上,据理力争。
D.久视二年三月下大雪,苏味道等人认为这是祥瑞,就率领群臣进宫祝贺。王求礼试图阻止,厉言斥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
(2)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新年伊始,各媒体纷纷盘点2014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现代汉语大词典》,任性:①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②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③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