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 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 囚系   幽囚   剪揖   偃苗助长

    D. 攀援   绿州   开释   烽烟四逼

  • 2、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 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D. 林萍在公司受冷落,她向老板递上辞呈。老板挽留她,林萍说:“感谢老板的好意和器重,但我希望多方充实后再回公司效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处乱世之人,能以激浊扬清为己任者,必为当世之雄。

    B.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风云变幻,各阶级都在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造着这块黄土。

    C. 从呱呱坠地到现在,经历了16个峥嵘岁月的我跨入了高中的大门。

    D. 《恰同学少年》一剧,展现的是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生活。

     

  •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深圳民间组织了“万人购房团”,但从结果来看,所谓的“万人购房团”除了虚张声势外别无长物,只是个引起空气震动的口号。

    B.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C.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D.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贵溪市一载有15名幼儿园学生的面包车侧翻坠入水塘,导致11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出,未辞也 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 我为鱼肉,何辞 吾属今之虏矣

    C. 令张良留谢 公

    D. 坐上 拔剑撞而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大境界

    叶延滨

    ①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有人会说,脑子灵光,办事聪明。其实,生活的智慧与活得聪明并不太一样。聪明是对事对人,智慧是面对命运。。

    ②古代的诗人中,聪明的不少,说得上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李白无疑是绝顶聪明的天才,神思飞扬,文采绝世。但他的命运多波折也不能全怪别人,顺风时天子面前脱靴放浪,刚一热闹就失宠再坐冷板凳。杜甫是心怀天下黎民的诗圣,只是日子过得苦哈哈,读他的诗总有一张皱着眉头的脸在眼前。命运多舛的是苏轼。【A】一生,不断被朝廷放逐,却挡不住他活得自在,并且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读他的诗,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得志张狂,没有失意惆张,诗句中透出诗家内心的豁达、从容、淡定、自在和幽默,显示出了以微笑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③生活中的麻烦事,有大有小,各种各样,纷繁杂乱,需要脑子转得快的聪明人去打理。命运中需要大智慧的境况虽然不多,却让一般人难以应付。若说命运的逆顺,无非是“得失”二字。得之受之,是容易面对的,无须大智慧,只有“求不得”,能考量出人的智慧。失之舍之,是难面对的,失财丢官,输理丢脸,别亲丧命,都是人们想躲而难以避开的风险。许多人一辈子的“聪明”,加起来只有四个字:【B】。—生的挣扎,岂有他耳?苏轼是真正悟透人生的智者,不强求,自豁达;能舍得,心淡定。风吹云散思不乱,水转山移心是锚,这样过了一辈子的苏轼让我们懂得面对命运的那份自在。

    ④惠州是苏轼一生重要的支点,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坛上大起大落,十几年的三次贬谪生活是他命运的主題。惠州是他贬官第二站。惠州也有个西湖也有个苏堤,那是苏轼为官留存的政绩。“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落魄时自我调侃的名诗,成了惠州荔枝最好的代言。虽遭放逐,尽力为民做事也不妨啖荔饮酒那是什么样的心态?有东坡文字解疑:“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林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说的是一次登山,讲的是人生大悟。心向高处亭宇,脚力却不支。说一句“有什么歇不得”,就地一屁股坐下,让心也像鱼钩上的鱼得到解脱。随遇而安,顺应命运,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最后的结句说得更透底,哪怕是两军对垒,前进则可能被敌人杀死,后退则可能受军法处死,那又有什么关系?想歇一下,那就痛痛快快地歇歇吧!如此坦然面对危局命运,一生的颠沛造就了自由自在大先生。

    ⑤授人以大智慧的老师,是颠沛的人生和不可预测的命运。悟透了命运的苏东坡,也就习惯了静观危局,处变不惊。东坡先生另有一篇短文《书舟中作字》,记下了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急险境:“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犖然。【C】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人生乃逆水行舟,处处险滩暗礁。若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既不能解脱因局,还枉费一生光阴。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

    ⑥先生留下的那些千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

    (有刪改)

    1在文章第②③段AB两处,分别填写与文意相合的成语。

    2文中第⑤段C处的文字有两种版本,一为“四顾”,另一为“回顾”,你认为哪个版本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⑤段写道,“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请根据东坡先生《书舟中作字》的内容,简要描述这幅“特写”。(不超过40个字)

    4文章结尾作者感叹:“先生留下的那些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请另举苏东坡诗文中的语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5作者认为,古代诗人中“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经典名著中,还有许多人物也是面对命运的智者,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对个人志向的提问,子路的理想是治理千乘之国,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月出》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其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夹在大国之间的中等国家,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他的治理下也能使百姓有勇气并且知道行事的准则。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7)《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8)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来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时叱咤风云,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我们只要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正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蜀道开辟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出场情景、神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里孟子认为王道的开端是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带走诗人的愁心,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C.首联是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俯视所见,颔联是写诗人仰观天宇时的主观感受。

    D.李白在此诗中将景物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在流放获释之后的放浪不羁。

    【2】诗人是如何写岳阳楼之“高”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回答)?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

    【3】下列语句都体现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⑤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夫晋,何厌之有?

    A.④⑤⑥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与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拿破仑曾豪气冲天地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说出这样的话,不仅仅因为他身后有千军万马,更因为他是一位勇者——勇者无畏!

    孔子也曾说过,“见义不为,无勇也”“勇者不惧”。

    但孔子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