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失其所与,不知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以其无礼于晋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为一点小事就愤怒得怒发冲冠,那么,受伤害的首先是你自己。
B. 刘先生的倔强,在于不仅敢于挑战时代的挑战,而且敢于承担挑战的代价,披荆斩棘,百折不回。
C. 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该科研小组终于攻克难关,成就了 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惊动了世界学界。
D. 接到作文题目之后,他沉思片刻,酝酿情绪,提起笔来,一鼓作气,就把这篇文章完成了三分之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云青青分欲雨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C.遂命酒 D.梦啼妆泪红阑干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羁押
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D.沛公然其计 然:认为……正确,同意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与士耽(耽搁) ②始速祸焉(加速) ③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④总角之宴(聚会) ⑤感慨系之(随着,附着) ⑥率赂秦耶(率领)
⑦族秦者秦也(灭族) ⑧递三世可至万世(传递)
A. ②③⑦⑧ B. ③⑤⑦⑧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⑥⑦
6、文学类文本阅读
汪大娘
张中行
①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佣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始认识汪大娘。
②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活儿不轻。
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稀奇,稀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
④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更直的。”
⑤李家房子多,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汪大娘熟了,家里
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渡过去。
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她因为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佣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渡过去。
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⑨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⑩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选自陕西大学出版社张中行著《柴门清话》,有删改)
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汪大娘的“正直”?
17.简析⑨自然段对人物刻画和表现主旨的作用。
18.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提出一个读书明理可信程度的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
(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琵琶行》中,作者用月色侧面烘托琵琶女技术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一起,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一句话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4)_______ ,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tán) 苌弘(chánɡ) 老聃(dān) 李蟠(pán)
B.句读(dú) 渎职(dú) 穷兵黩武(dú) 买椟还珠(dú)
C.六艺经传(chuán) 传记(zhuàn) 传说(chuán) 传宗接代(chuán)
D.贻之(yí) 春风骀荡(yí) 心旷神怡(yí) 甘之如饴(yí)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舞幽壑之潜蛟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5】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孔子曰:何陋之有
【6】翻译句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4、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陪伴我们的人和事物,也发生过许多有关陪伴的故事,都让我们惦念、感怀、思考。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