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湛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今天的语言竞赛中,互联网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繁殖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

    近年来,汉语互联网平均每天以诞生175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繁殖

    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

    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更是大量疯长,犹如春风野草

    同时,它也以每天淘汰9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清洗

    它们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日或数月,而后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⑥②⑤④

    B. ②①⑤⑥④③

    C. ②⑤④①③⑥

    D. ③⑥②⑤④①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 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C.愿足下虑之 更:改变

    D.士皆瞋目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 3、以下诗句分别反映了我国四种传统节日习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 4、以下选项中与《红楼梦》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句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宝玉。

    B.“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首判词是在暗示迎春的悲剧命运。

    C.宝玉看望将死的秦钟,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D.秦可卿死后,尤氏这时偏偏卧病不能理事,因此王夫人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 5、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

    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

    ②提起万里长城,人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秦长城,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入人心。然而,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及秦代的长城主要在今内蒙古与河北等地,格局并不大。隋文帝开皇初年,幽州总管周摇整修长城,保护边民免遭突厥侵犯。继隋而起的唐朝无需仰仗长城作为军事屏障,只有少量的建设或沿用。辽、金、元、清各朝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城以北本来就是他们的发祥之地和战略后方,其间只有明朝需要依赖长城防线。从明初到嘉靖年间,形成了号称“九边”或“九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北京地区在蓟州镇及宣府镇辖下,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所筑。

    ③居庸关、古北口等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它们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的鲜卑,十六国前燕的慕容皝,金朝的完颜阿骨打,蒙古的札八儿,明末的李自成,都曾通过强攻或奇袭居庸关取得战争胜利。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在加强训练、严明军纪的同时,创建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战法,戍边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是长城军事文化创造者的杰出代表。

    ④处于农牧交错带的长城,在和平时期成为南北各民族广泛交往、密切融合的纽带。西汉时期,“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昔日严密扼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修建的城堡要塞,后来有许多发展为村镇城邑。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彼此融合。

    ⑤“一统华夷”历来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各族统治者共同追求的远大理想,燕山与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为北方“夷汉”或“华夷”之间的民族区域分界线,但文化上的彼此认同比有形的疆界更重要。如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名将杨业修建杨无敌庙,体现了长城内外民族推崇忠勇之士的共同心理。

    ⑥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见证,它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长城沿线发生的多次战争表明,长城是不能轻易逾越的屏障。随着清朝定都北京,广袤的蒙古高原、辽阔的东北平原与中原大地在政治上连成一体,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退、文化象征意义不断丰富。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御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时期尤其如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城虽然在各个朝代的地理位置不同,但它在各个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B. 长城以南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带,以北则是游牧文化带,二者实在是难以融合。

    C. 长城关口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会严加看守,这阻碍了长城外各民族的交流。

    D. 长城所处地理位置首先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其文化意义是后来不断丰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从长城的军事功能与文化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

    B. 文章按照朝代的先后历史顺序来论证长城军事功能,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C. 鲜卑等通过夺取关隘来获得胜利的大量史实证明了关隘在交通和军事上有重要地位。

    D. 契丹在古北口为北宋杨业修建杨无敌庙宇,说明了其具有“一统华夷”的远大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朝对长城的建设很重视,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其成就可以说是超过了历朝历代。

    B. 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增立车营,改进了战法,在他任期内的数十年边疆都无战事。

    C. 燕山、长城在古代被视作夷汉民族区域分界线,但这没有阻碍夷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识。

    D. 长城所体现的威武不屈、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民族精神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尤为突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为齐宣王描绘的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

    (3)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会导致“____________”这种对秦国不利的后果。

    (4)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

    (6)说到“悔”,但凡普通人都会言其沉重,而张枣笔下的“悔”轻盈婉转,特别是结尾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________”余韵悠长。

    (7)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奇特,夺张至极。通过两座山客观上的极大与红军眼里的极小的对比,表现了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8)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

    (3)惨象,______;流言,______

    (4)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6)_____, 皆出酒食。

    (7)斯是陋室,______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2】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②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下列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熙凤对没有母亲又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格外关心,替她事事考虑得周全。

    B. 王熙凤的这段话也显示了她在贾府中不一般的地位。

    C. 王熙凤一连串的发问只是为了表明她对林黛玉的关心,因此根本不需要林黛玉来回答。

    D. 王熙凤的这番话,是为了讨老祖宗的欢心。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写王熙凤出场,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

    B. 文中还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王熙凤恃宠而骄,大胆泼辣的性格特征。

    C. 写王熙凤华贵的装扮,进一步展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

    D. “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出王熙凤威严、泼辣的一面;“丹唇未启笑先闻”则表现了王熙凤热情善良的一面。

    3作者在写王熙凤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式方法?请简要回答,并概括其人物形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法国作家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俄国作家果戈里说:“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青春的颜色是丰富的,青春的滋味是多样的。请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对青春的感受或理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②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③书写整洁,卷面分5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