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近年来到德国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累计至今最少已达一万多条。
B.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大会致力于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
C. 种族歧视是美国人权的痼疾。近年来,多起警察滥杀非洲裔事件引发大规模抗议浪潮,提高了种族仇恨因素。
D. 马丁·路德·金的3个子女为争夺父亲遗产再度上法庭,争夺对象是生前最珍视的父亲的两样物品:1964年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奖章和随身携带的《圣经》。
3、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B.总角,古时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做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C.《战国策》又称《国策》,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与《国语》同属国别体史书著作。
D.古人把音乐分为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称为七音,其中变徽的音调激昂慷慨。
4、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复合词,其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已经消失,这样的词叫作偏义复词。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网友用恶搞的方式杜撰名人名言,最近上线了“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网友可以通过检索“鲁迅说过的话”,查看名言是否为鲁迅所说。
B.五一假期,在人山人海的峨眉山景区,一位年近六十多岁的男子,用滑竿把97岁的母亲抬上了峨眉山金顶,这份孝心让众人感动。
C.最近,微信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中新增的“最近一个月”,网友纷纷点赞:三天嫌少,半年嫌多,一个月刚刚好。
D.德云社演员发起“水滴筹”的事件引发广大市民热议,随后水滴筹平台发表声明提醒大家,是否资助取决于个人意愿,平台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真实。
6、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 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我一时在吴 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①既知其诈,可往视之。”
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②贵恙。”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
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曰:“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蒙大喜曰:“真良策也!”
由是吕蒙托病不起,上书辞职。陆逊回见孙权,具言前计。孙权乃召吕蒙还建业养病。蒙至,入见权,权问曰:“陆口之任,昔周公瑾荐鲁子敬以自代,后子敬又荐卿自代,今卿 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蒙曰:“若用望重之人,云长必然提备。陆逊意思深长,而未有远名,非云长所忌;若即用以代臣之任,必有所济。”权大喜,即日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守陆口。逊谢曰:“某年幼无学,恐不堪重任。”权曰:“子明保卿,必不差错。卿毋得推辞。”逊乃拜受印绶,连夜往陆口;交割马步水三军已毕,即修书一封,具名马、异锦、酒礼等物,遣使赍送樊城见关公。
时公正将息箭疮③,按兵不动。忽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近拜陆逊为将,代吕蒙守陆口。今逊差人赍书具礼,特来拜见。”关公召入,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 两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关公览毕,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 发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
逊大喜,密遣人探得关公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只待箭疮痊可,便欲进兵。逊察知备细,即差人星夜报知孙权。孙权召吕蒙,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蒙拜谢,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伏于?④船中。次调韩当、丁奉等七员大将,相继而进。其余皆随吴侯为合后救应。一面遣使致书 曹操,令进兵以袭云长之后。一面先传报陆逊。然后发白衣人,驾快船往浔阳江去。昼夜趱⑤ 行,直抵北岸。江边烽火台上守台军盘问时,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 此一避。”随将财物送与守台军士。军士信之,遂任其停泊江边。约至二更,趱中精兵齐出, 将烽火台上官军缚倒,暗号一声,八十余船精兵俱起,将紧要去处墩台之军,尽行捉入船中, 不曾走了一个。于是长驱大进,径取荆州,无人知觉。将至荆州,吕蒙将沿江墩台所获官军, 用好言抚慰,各各重赏,令赚⑥开城门,纵火为号。众军领命,吕蒙便教前导。比及半夜,到 城下叫门。门吏认得是荆州之兵,开了城门。众军一声喊起,就城门里放起号火。吴兵齐入,袭了荆州。吕蒙遣人申报孙权。
(节选自《三国演义·吕子明白衣渡江》,有删减)
注释:①伯言:陆逊的字。②子明:吕蒙的字。③公正将息箭疮:关羽中箭,华佗为他刮骨疗毒。其时正休养之中,就要痊愈。④??(gōulù):大船。⑤趱(zǎn):快走。⑥赚(zuàn):诳骗。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装病,是因为他提出夺荆州的建议,却又拿不出计谋来。
B.陆逊计策,其目的在于麻痹对手,使其撤去重兵,这样就可以乘虚攻入。
C.陆逊献计以及吕蒙推荐陆逊把守陆口,反映了他们能顾全大局、相互配合。
D.关羽中计,根源在于他刚愎自用,让对手有机可乘。
【2】吕蒙推荐陆逊时,称他“意思深长”,“意思深长”在文中什么意思?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并简析。
【3】从本文来看,吕蒙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并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
(5)曹操《短歌行》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中连用两个比喻来表达自己厌倦官场生活、向往自由天地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 子是:“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写道:“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类似的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开篇就回忆当初氓来商议婚事,却未能如愿的情景,女主人公给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李白极写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场面,大呼惊险后;不禁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________”或“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_____,____。”
(2)君子之道,_____________,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3)《离骚》中写许多小人嫉妒屈原高尚的德行,对他造谣、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
(4)《论语·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于我如浮云。”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_____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既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注)。”
樊(於期)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而为道。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吾精已消亡矣。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注)“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B.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C.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D.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B.“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词。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以用“足下”,译为“您”。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了太子丹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表现出太子丹是个礼贤下士、以国事为重又心存戒心的人。
B.太子丹寻求破秦,是想报国恨私仇:迫于秦的威势,质于秦,逃亡而回;秦将灭六国,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故而决定铤而走险。
C.田光自杀不仅是因太子丹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还因为想以此来激励荆轲见太子。
D.太子丹欲以荆轲为刺客,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如果不行就刺杀秦王,使秦国国内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是以挑战的姿态迎接一切的年龄;是一个开始询问生命旅程方向的季节。拥有青春的高中生,应该在青春的旋律中去感受生命的绚烂多彩,实现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丰盈。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