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潮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所有四方的士人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B.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其所矣。——像我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我的死地。

    C.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 君和父母会怎样讲我呢!

    D.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魏忠贤也犹豫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 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项为可以祸:解除   B. 然微以自于君亲:掩饰

    C. 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看   D. 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

  • 3、下列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越长城之限

  •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本届大专辩论赛的决赛中,山东大学代表队的选手们挥洒自如,侃侃而谈,既倾倒了现场的观众,又征服了现场的评委,毫无争议地获得了比赛第一名。

    B. 我向他提出了一些一直想问而又不便打听的一些问题,他都开诚布公地作了回答。

    C.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D. 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殊不知他的宝贝儿子正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B.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假使。

    C.秦之将军   遇:会面,碰到。

    D.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征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弹花师傅的兰花指

    干亚群

    ①经常来我们村子弹棉花的是一个中年人,长得有些文弱,背有些弓,右肩膀似乎长了一些肉垫,明显高于左肩膀。他走路的时双脚呈八字形,朝里面,再加上挑着弹棉花的家什,让人觉得他走路特别小心——这个文文弱弱的师傅,不像是弹棉花的,倒像弹琴的。我们老老小小都称他张师傅。

    ②张师傅人有些腼腆,话说着说着就脸红了,声音也越来越低下去。他弹的棉胎蓬松、匀称,据说睡十年都不会走形。他还会盘花,一朵朵艳丽的牡丹花镶嵌在雪白柔软的棉胎上面,尽得喜气。村里嫁女要用的棉被都等他来弹。刚开始的时候,张师傅一个人走着到我们村里来。隔了几年他骑自行车来,后面跟着一位同样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年纪十七八岁,非常的青涩。张师傅不说,我们也知道这是他徒弟。张师傅停留我们村子的时间一般至少一星期,有时会长达几个星期。他不吆喝,手中“嘣—嘣—嘣”声像涟漪一样在村里扩散开来,整个村子就像池塘被投了鱼食,顿时活跃起来。

    ③张师傅弹棉花的时候腰间系一根宽宽的带,弹棉花的弓一头插在背后的腰带上,他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弓上的一根弦凑近棉絮时拿槌敲。一床棉絮他得弹好几个小时,弹得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外面寒风呼呼,他却浑身冒热气。

    ④随着他张力十足地“嘣嘣”弹着,棉花在他的弓上变薄变软,慢慢从一团变成一片一缕。他不停下来,村庄就一直处于这种节奏中,“嘣着嘣”“嘣着嘣”。灶膛里的火头也跳起来了,村子里的树像是被人挠了痒痒,也“咯吱咯吱”左右摇晃,而人似乎坐在弹簧椅子上,听着听着,眼睛慢慢眯缝。只是他徒弟的活儿非常单调,就是蹲在一旁扯棉絮。看得出,徒弟很不情愿,脸上是寡淡的表情,手上也是寡淡的动作,好几次他不是在扯,而是在拿。张师傅看到了,很严厉地指出来,文弱的样子荡然无存。第二年他来村里弹棉花的时候,那个徒弟不见了。我们以为徒弟满师了。他淡淡地说:“那个徒弟被我辞退了。”我们不解。他说:“弹棉花的不能抽烟。绝对禁止吸烟,哪怕不弹棉花时也不能抽。这是我一开始就定下的规矩,那后生也知道的。尽管背着我抽,可怎么能瞒得过我。”

    ⑤吃午饭的时候,每个东家会给张师傅备下一壶黄酒。他只喝半壶,慢慢啜饮。喝过酒的张师傅有些活络,脸红扑扑的,伸出兰花指,唱一段越剧,比如《十八相送》。自然是他一个人唱,一会儿是憨厚老实的梁山伯,一会儿是含情脉脉的祝英台,那样子要多文艺就有多文艺。唱祝英台时,眼睛斜过去,又正过来,兰花指配合着他的眼睛,移了,翘了,又压了,转了,旦角的神情婉约毕至。

    ⑥他的兰花指像辣椒指,不够纤细修长,拇指搭在中指的第一关节,觉得不像兰花的花蕊,往下再移一个关节,出来的花舌更不像。于是,他干脆把拇指搭在中指的指腹上,这时出来的是豌豆花。可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以为兰花指就是这么个指法。

    ⑦《十八相送》唱完了,张师傅的酒意也减退了一半。他收起兰花指,背好弓,一把握住槌,又一丝不苟敲起来。张师傅能拿彩色棉线在上面盘花,老人用的盘“寿”字,姑娘家的是“喜”字或牡丹花。这个活计很难做,彩色棉线短了长了,都不妥,主人家会不高兴,但他每次都把握得恰好。“寿”字看上去像一条龙,“喜”字模样像凤凰。主人一旁呵呵地看着,呵呵地笑着。

    ⑧我母亲请张师傅弹过好几次棉花。其中两次是我考上卫校和哥哥考上大学之后,张师傅在我的新棉胎上盘了三枝竹节,寓意节节高。母亲把张师傅的作品当作预言,似乎看到了我的未来,乐得一整天都喜气洋洋。也是午饭后,张师傅捧着一碗茶,跟着父亲聊着天。因记得他的《十八相送》,我想让他再唱一唱。张师傅连连摆手,说是难听死了,不能唱。兰花指却不经意间翘了起来,这回拇指搭在了中指的第一关节,像一朵兰花了。

    ⑨张师傅弹的棉胎确实好,几年下来,还不变形,尤其太阳一晒,晚上睡觉时总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再冷,也用不着缩起身子,一点不像张师傅翘起的兰花指。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师傅的徒弟因为抽烟而被辞退,张师傅对徒弟的严厉与他文弱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B. 第⑤段写张师傅唱越剧,作者运用动作、心理、神态和细节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 文章多次出现张师傅的兰花指,不仅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丰富了人物形象。

    D. 文章塑造了张师傅这一手艺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温润的、质朴的、温馨的乡村生活。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张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用正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的心情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比如,杜甫《客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敞开家门迎接朋友的喜悦;而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展现了老泪纵横的诗人形象,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2)侧面描写是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手法,比如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4)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将进酒》)

    (7)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8)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蜀相》)

    (9)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10)师者,_______________。(《师说》)

    (11)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师说》)

    (1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13)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14)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15)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1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17)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记》)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以行人触手可及天空的夸张手法写山高、令人惊心动魄衬托路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因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 10、按照语境填写句子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学习与自省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音乐。

    (2)《赤壁赋》中,苏轼与朋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的,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4)白居易《游大林寺》诗云:_____________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5)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自己的独特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音无穷的音乐境界: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不禁触目伤怀,慨叹不已。因而又进一步提出: 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yì):通“浥”:沾湿。②轩: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清晨带露摘花,三、四句写纵情饮酒,诗人借此忘却忧愁、消解郁愤。

    B.“壶自倾”用语极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酒壶的善解人意,也暗示自酌时间之长。

    C.七、八句写日落之时,群动止息,飞鸟归林,运用了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手法。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闲情逸致,归隐田园后歌咏自得,生活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2】陶渊明在诗中借“菊”和“鸟”,表达了怎样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小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贤而已。”

    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贤而已

    A.艰难苦恨霜鬓 B.谈笑间,檣櫓飞烟灭

    C.一竿晴日比邻 D.深林兮惊层巅

    2对语段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揭示了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B.讨论了“尚贤”和“为政”的关系,说明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C.说明君主为政的根本是要使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理得好。

    D.阐发了“君主的事务,主要取决于身边的诸多贤臣”的道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频回首者,恐难远行;不回首者,亦难远行。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