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  

    失其所(结交、亲附)

    轲自知事不(靠近、接近)  

    沛公起厕(往)

    B. (坍塌、破败)  

    又欲肆其西(疆界)

    臣愿得之(拜会、前往)

    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

    C. 殒身不(顾虑)  

    计不知所出耳(考虑、顾及)

    闻大王有意督之(责备)  

    沛公则车骑(丢下、放弃)

    D. (顺从)  

    诸侯之列(并、列)

    卮酒安足(感谢)  

    足以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

    B.学 弼言当厚赏以来者

    C.孤舟之嫠妇 座中下谁最多

    D.臣数月 亦不为宽

  •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律,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月相纪日法,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朔。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名,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

  •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靠的_____________。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出了案子,首先关乎的_____________。乡绅会“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的事!你们还认了错,回家去。”费孝通说乡土中国的最高理想是“无讼”,就好像足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双方的规则,而犯规的代价_____________。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首要的技能_____________。

    ①不是金钱和利益,而是名声和面子

    ②不单是被罚,更是整个团队的耻辱

    ③不是赚钱致富,而是分辨善恶美丑

    ④不是商业和法治,而是道德和礼治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 5、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选自《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B.《百合花》的文体是小说。小说三要素为:人物、事件、情节。

    C.《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心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

    D.闻一多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丢失了什么  陈应松

    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

      然而,不客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羡慕和尊重的对象。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的书多为荣。去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就曾经把《红楼梦》读了不下十遍而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哪一个不喜爱读书?而且,那些学有所成者,往往都很注重阅读经典。可是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你读不读书,并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如果是自己的书,会在书上做许多记号,写下许多阅读笔记,那些发黄的纸张会记下你的思想和成长。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已然丢失了阅读的耐心。手机阅读的刷屏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可以刷刷地跳过去。人们可以天天做读者,还可以发帖做评论员,但长期下去,丧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丧失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刷屏时代的阅读,在阅读之后的这些遗存全然不见,阅读没有了记忆。

      我们丢失了对内容的鉴赏能力。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以文学作品为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是一部好作品。你可以把它当励志小说读,因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但往深处看,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再看下去,你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等等。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一个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我们不应该放弃一种伟大而充满尊严的阅读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与其在网络的迷惘中精神缺氧,在寻找灵魂的荒原中徘徊,不如马上拿起那些已经被时间证明了的作品来,开安静的阅读。记得,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1】请概括作者认为我们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2】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有人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针对作者提出现实生活中读书存在的问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秋,是古代文人永久吟咏的对象。《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从声色动静的不同角度,写出了夔州萧瑟空旷的秋景;《赤壁赋》中苏轼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子写出了爽朗澄净的秋景;《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写出了江水清澈、千帆竞发、充满生机的秋景。

    2.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婚后多年操劳家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女子辛劳,男子婚后才没有家务烦恼。

    (2)易水诀别,当高渐离击筑时,荆轲相和而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歌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高尚风范。

    (3)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远村朦胧迷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乍归田园、身心愉悦之人体察到的田园之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眼中的秋天不再是萧条愁苦的季节,而是“__________”充满了强劲的生命力。

    (2)《雨巷》中诗人目送丁香姑娘静默地一点点远去,最终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她消失在那破落衰败之地的结局。

    (3)徐志摩深爱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化为康桥的一部分的强烈愿望。

    (4)《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中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渊明、李白、荀子、韩愈、李煜等通过微信畅谈人生、学习、从师、亡国之痛等问题,下面是他们的聊天记录,请根据前后语境填写相应的文句。

    (1)陶渊明:官场就像一张网,我在里面摸爬滚打了三十年,远离官场后,我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这是一种久陷其中后终于解脱的轻松畅快。

    (2)李白:官场就如同天姥山上的神仙世界一样,梦中惊醒之后让我惊讶嗟叹。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由梦境转入现实后失落心情的反映。

    (3)荀子:我认为学习是不应该停止的,就如同螃蟹,由于它的用心不专一,故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贵在专一。

    (4)韩愈:我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择师时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择师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我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我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点明了战争的结局。

    B.“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

    C.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

    D.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

    【2】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   断:判断

    B.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臣服

    C. 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 附:依从,依附

    D. 民无不恨者   恨:痛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

    B. 当刘邦问计于韩信时,韩信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 韩信认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任用降将、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 汉王深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谋划而高兴,并采纳其计策,马上部署将领落实韩信的谋划,最终有了“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的局面。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2)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