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聊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三暮四,变化不止。

    B. 只要各国、各地区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克服困难,亚太地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 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 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②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

    ③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

    ④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的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⑤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⑥今年是建军90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建国大业》和《风声》,票房都超过了3亿,其他同类型的国庆献礼片只能望其项背了。

    B. 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C. 由于收入差别过大,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 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感伤,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来说,真像天塌了一样。

    B.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继元杂剧后,我国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一生》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和为贵

    张孟志

    小小的弈寨以弈风之盛而闻名,男女老幼皆善棋道,并多出弈林高手。

    有一年战乱,一位大胡子标爷率重兵包围了 寨子,却只是围而不打。这位标爷起事前、也是位弈林髙手,曾怀摘一张棋枰坪杀遍天下棋士,所向披靡,唯独没能与这里的高手过招儿,棋愿未了。

    几天过后,标爷差人贴出告示来。告示上说’既然到了天下闻名的弈寨,万事俱须服从棋理,杀人也要杀出章法。明日起,标爷要亲自与小寨对弈,胜者活命败者祭刀。

    标爷棋艺精湛,名不虚传。第一天来了三位髙手,不到-个时辰,已有两位被拖出去砍了。小寨浸淫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第三位却是一翩翩少年,标爷见他年轻,便鄙夷地说:“还需再战吗?刚才两盘棋你都看见了,老的尚且不行,况一少年乎?弈寨闻名于棋坛,其实亦不过尔尔,欺世盗名罢了。”

    少年略略一笑,露出皓齿,说:“未必。”

    标爷见少年不卑不亢,毫无惧色,心中很有些诧异.不知怎的动了恻隐之心,说:“孩子 、你还未长大,不知道天有多髙地有多厚.今天你若主动认输,我可以给你留条生路。”哪知少 年并不理会,手指棋盘道:“你开棋吧。”

    标爷道:“开棋你可就没有机会了。”

    少年道:“投降容易战死却不容易,机会难得,为何错过?”

    标爷诧异:“你小小年纪乳臭未干,难道就不怕死?”

    少年只是微微一笑,答非所问道:“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年轻人手指棋盘:“下了棋再说

    第一盘,少年与标爷大战两个时辰,对杀激烈,精彩纷呈.虽下成和棋,却使标爷震惊不小。第二盘,年轻人妙招频出,步步紧逼。标爷以守为攻,亦是招架有术,显示出非凡的功力。最终战成炮士难胜单炮的和局。

    第、第三盘,再和棋算你赢。”标爷一边飞快地码棋,一边恶狠狠地自语道:“我杀了半辈子棋,还从来没有人与我杀满三盘,他妈的你小子能逼和我两盘!”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珠子几乎出来,血红血红。

    第三盘摆上。这一盘只下到半个时辰,少年就忽然不动了。标爷瞪眼催道:“你为何不走棋?”“少年笑道:“又和了棋?”标爷细看棋势,诧异道:“和?我攻势初成,和从何来?”少年说: 十步以后准和无疑。”

    标爷不服,就催他行棋。

    整整十步之后,果然战成和棋。

    标爷叹服不已!

    夫弈者,看五步即为高手,而眼前的少年居然能看出两个五步! “你贏了,我的棋力远不如你!标爷由衷费佩道:“可是我想问你,你的棋力如此高深,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为何二盘皆和,却不贏我?”

    “我不赢棋,我赢你的心棋?”少年仍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输贏本乃弈家之常,赢一盘棋不易,却未必能使对方心服。所谓心服口服才是服,能赢其心者,虽和犹赢也,是故下弈贏棋,上弈赢心。这三盘虽然都是和棋,是因为我都让着儿于你,信吗?”

    标爷面赤,楞了片刻由衷叹道:“我信!可是,可是我功力肤浅,还请明示一二棋?”

    于是少年逐一复盘,演示如飞。一一指出每盘让在哪步。标爷目瞪口呆,面色腊黄,气得胸前黑毛毂觫不止。正待发作,又听少年说道:“弈境界有三,最下一等是杀。这种人能力低下,只以屠戮为快,棋风狰狞,根本不识弈道为何物也。第二种境界是将。将,一赢胜百子,一输丢全盘,以置对方死地为快.岂不知这种快乐也只是很肤浅的快乐。乐到极处便生悲,有赢必有输,有胜就有败。这一等,还是不足取。所以为棋之道的最高境界便是求和。和棋,须得宽严相济,攻守得当。把玩局势于股掌之间,此为弈道之上品。古人有言,和为贵也。

    一席话,标爷折服不已:“你赢了我的棋,更赢了我的心,敬佩之至!弈

    前你说有个条件请尽快讲来,只要在下能够办到,定当万死不辞!”

    “我的条件已在棋中,”少年说道,“标爷乃性情中人,何须多言乎?”

    标爷若有所思,忽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 “高!实在是高!寓深意于棋中,令人叹为观止! 你小小年纪,棋到这般境界,真羞煞我也!”

    第二天,标爷拔营起寨,向寨子深鞠躬,离去。

    (选自《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标爷对弈围而不打,主要是因为和这里的高手对弈的棋愿未了,小说这样写是想表现他所谓杀人服从棋理的荒唐做法。

    B. 在和少年下第三盘棋时,标爷恶狠狠自语,眼睛血红,表现出他想用面上的凶恶来遮掩内心的惧怕和自认难以战胜对手的心理。

    C. 少尿到最后也没有说他所提的条件是什么,而含蓄委婉地说标爷是性情中人,无须多言。这样写,目的是为了和前文形成很好的照应。

    D. 标爷与少年连弈三盘,不分胜负,以“和”告终,都是因为少年有心想让。标爷第二天拔营起寨,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少年的对手。

    E. 小说讲述了标爷和少年弈棋的传奇故事,弈棋过程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棋道亦人道,“和为贵”是小说所要张扬的精神。

    2标爷与少年对弈前后及整个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少年棋手形象鲜活,请对这个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展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写青年学生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军阀的诗句是“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面对惨案后各方沉默的现实,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 ,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收束了对赤壁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胸怀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

    (2)《雨巷》首节中最能体现诗人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通过送别人衣着来渲染别离气氛的句子是: “ _______ ”,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在易水诀别时,荆轲髙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从容赴死的英雄气概。

    (2)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摹出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天真欢快,以及渔舟分开荷叶、划破了荷塘的宁静的美妙图景。

    (3)在《论语·为政》中,孔子以众星拱卫北极星为喻,提倡为政者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1】本诗三、四两句用了何种手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安石知不附己,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元丰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还,拜中书舍人。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然惇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讣未至,帝犹即其从弟景臻问安否。元符末,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钱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B.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C.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D.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古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制举科”,简称“制举”。

    B.御史是古代的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和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河北,文中泛指黄河以北地区,也称河内。《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河内”即此义。

    D.从弟指堂房亲属。从兄,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从弟,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幼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少年聪慧,为官有见识。他五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十三岁时完成了以制科取士的学业。他创建的登记值班的簿册,受到神宗的赏识。

    B.钱勰深受重用,不依附权臣。皇上曾要任他以清要官,也曾在制定官制时因他守孝而给他预留职位。王安石想让钱勰依附他,被钱勰婉言谢绝。

    C.钱勰清正廉洁,能坚持原则。他奉命出使高丽,凡是不应有的馈赠一概不接受。追来赠送金银器的官吏哭着让他接受,他最终也未违初衷。

    D.钱勰为官机敏,处事很干练。在任开封府知府时,面对多达七百件的诉状,他从速决断,逐件审理,有要求复审的就复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2)“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道:“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可以成功的,便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得偿所愿,这是成功的人。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人。还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前进,这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对于以上三种人,你更欣赏哪一种或者哪几种人?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现实情况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