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或师焉,或不焉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 3、选出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4、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一味清凉上月时

    B.二分明月万梅花

    C.三月细雨春妩媚

    D.半入江风半入云

  • 5、下列加点字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B.烛之武退秦师

    C.顷之未发,太子 D.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孙万友

    牛黄,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定惊。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

    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

    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平常买牛,多买瘦牛。牛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

    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夏二搬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

    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解三晾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

    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而回,躺在床上,心中还在扑腾。他很是懊悔自己见财眼开干了愚事,为此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夜,直到黎明前才迷糊过去。不料刚想沉睡,突然听得解三来借梯子。

    夏二一听借梯子,大惊失色,心想这解三大概是故意来试探虚实!更可悔的是昨夜只顾害怕,竟忘记把梯子从墙边挪开!为不让解三看出破绽,他急忙披衣穿鞋,想把解三稳在屋里,然后悄悄把梯子挪开,以除解三的疑心。不料他还未下床,却被解三拦住了,说: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

    夏二一听此言,如傻了一般,直等解三走了,他还未醒过神来。这一天,夏二如得了重病,心郁如铅,脑际里全是解三的影子。那墙上被绳索勒的痕迹他是否看到了……一连几天,这等问题在夏二脑子里来回翻腾,吃不香睡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

    夏家人很着急,以为夏二患了什么邪症,又求神又烧香,均不济事,最后请来了一名老郎中。老郎中进门并不急于给夏二看病,而细心观察。几天过后,他才对夏家人说:你们当家的病是心疾所至,一般药物只能顾表而不能治里,眼下只能用人头黄可以根除!只是这人头黄为稀世珍物,一般药店是买不到的!

    不想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夏二一听到人头黄三字,突然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接道:解三家有人头黄!解三家有人头黄……”

    夏二的妻子为治夫疾,就以试探的心理去解家求要人头黄。谁知解三一听脸色惧白,连连地说: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夏妻失望而归,对老郎中说:解三说他没有人头黄!夏二一听怔然如痴,许久了,突然倒头睡去。夏二一睡三天三夜,像达到了某种心理平衡,竟奇迹般地好了。

    可是,没过几日,解三竟也疯了,而且比夏二疯得还厉害,到处嚎叫: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解家人急忙请来那老郎中给解三瞧病,老郎中望着解三,让人请来夏二,暗地安排了一番,然后让夏二对懈三说:你没有人头黄!

    不料解三一听此言,更是惊恐,地挣脱了老郎中的手,边跑边喊:我不是不给夏二治病,我压根儿就没人头黄呀!

    老郎中望着疯跑的解三,痛苦地摇摇头,对解家人说:解师傅的病没救了,没救了!

    夏二觉得很惋惜,想想自己的所为,很是有点儿后怕!

    几年以后,解三被冻死野外。解三死后,其子承父业,数年后翻盖新房,扒旧屋的时候,扒出了那个人头黄。解三之子只认得一般牛黄,却不认得人头黄为何物,便求夏二指教。夏二望着那人头黄,面色冰冷,许久了才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

    解三之子把人头黄送给了夏二。夏二后来用人头黄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三十余年,夏二已年近八旬。临终的时候,他唤过家人,从怀里取出那颗人头黄,安排说: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

    不料夏二死后,其子夏仲不守诺言,将人头黄卖了,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户。家中子女都因家中富有而不行正道,夏仲最后也因此悬梁自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

    B夏二听到解三来借梯子,以为解三已知道自己到他家行窃,一连数日都心郁如铅。良心的不安使他失智发疯。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情节,融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于一体,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小说构思巧妙,以牛黄为线索,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的不同态度,集中呈现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

    E解三不肯拿人头黄治夏二,一是不想泄露自己有宝的秘密,招来灾祸;二是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

    【2】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夏二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以牛黄为题,用意很深。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选择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 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写出琵琶女技艺高超,即使是音乐间的停顿也含有丰富的情感。

    (2)《蜀道难》中,从听觉的角度写蜀道激流瀑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写王昭君的美貌没有被君王所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__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4)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5)念去去,千里烟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6)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0、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学子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农人插秧的艰苦。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而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宝玉眼中的黛玉,有一种令人心疼的娇弱的美,而这种美集中体现在其眉眼上,黛玉生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怎能不让人怜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注]①畴:田地。②甑:煮酒之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2】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 焉。佗邑难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自:“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 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对女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C.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 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 “先王”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已逝的前代君主,也可以指上古贤明君王,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C. 文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可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D. 古人用干支纪日、纪月、纪年,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文中的“辛丑”是用干支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姜氏因为生郑庄公难产受了惊吓,便厌恶郑庄公,喜爱共叔段;欲废长立幼,帮助共叔段夺权。正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 共叔段建设城区不按法度,“既而……命西鄙、北鄙 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最后竟公然出兵攻打郑都,夺取王权,是膨胀的私欲使他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

    C. 郑庄公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对姜氏和共叔段的图谋不动声色,听之任之,直至养成其恶,便“大义灭亲”。发誓后又和母亲“隧而相见”,入隧而赋,这又暴露了他伪善的一面。

    D. 本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写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正面描写,写姜氏和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则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侧面表现,文字是十分简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