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儋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诗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用修辞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谐音双关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是谁制的腊——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红烛》)

    D.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有些人的不情之请,庞教授常常会说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如人所愿,以此委婉谢绝。

    B. 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C. 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扶贫是惠民工程,是国家战略,扶贫工作队员要经常惠顾每一个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 5、小方同学想搜集一些古人名言来指导自己待人接物,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德不孤,必有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D.敬人者人恒敬之,恶人者人恒恶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呢?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传统。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产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则满足了这个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认识和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所以“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但礼靠传统来维持,法律靠国家权力来推行。

    C.乡土社会中人们安土重迁,不分秦汉,代代如是,所以前人方案都是值得保守的。

    D.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会得到处罚;而礼是靠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论证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人治”和“法治”的普遍性认知中引出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

    B.文章第2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和“法”的异同,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文章第3段中,作者认为乡土社会人们安土重迁,因而“保守”传统,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

    D.文章第5段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B.即使生活在现代国家已经形成的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仍然需要遵守祖宗的成法——传统。

    C.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不能说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因为“礼”规范而有秩序。

    D.礼治曾在乡土社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礼治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表现荆轲上车离开意志坚决的一句是_____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5)孔子在《为政》里提倡“_____________”的学习规律。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他说:“ 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 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 ______”中可以看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杜甫在《登高》诗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写活了金陵秋景,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视野。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回忆自己的为官生涯,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取材于《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者更三师 凡:总共

    B.衡独坐树下自若 危:危险

    C.家贫耕 躬:亲自

    D.衡请罢益力 会:恰逢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其有取之 赂秦力亏

    B.闻乱定 若属皆为所虏

    C.其雪斋居衡 其无礼于晋

    D.皆哭门 多南亩之农夫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言谈举止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B.秦人新脱于兵

    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

    C.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不久被任命为左丞相,后又多次被罢免

    D.国人子大朴未散

    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本质还没有丧失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衡聪明非凡,曾有几任老师对他的教育都感到难以胜任。

    B.许衡不像他人那样摘路旁的梨来吃,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

    C.阿合马权倾朝野,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却刚正不阿。

    D.许衡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自选择蒙古弟子来教育。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6】结合文意,概括许衡为教化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型冠状病毒扩散之后,人们开始追查元凶,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病毒来自蝙蝠,说是有人吃了蝙蝠吃出了问题。一时间,人们对蝙蝠的指责铺天盖地,恨不得将它千刀万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