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人借助游仙诗的形式,托梦言志,通过梦幻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
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诗人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的时候写下的。苏轼观其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运筹帷幄的智慧形象。
D.《涉江采芙蓉》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表现羁旅之愁和男女之情的诗歌,全诗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2、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走运的人,①避开倒霉的人。②说是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③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就分享了他的欢快。④,失败者⑤不累及旁人,那一份晦气⑥够人感到压抑了。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如果 | 那么 | 所以 | 虽然 | 却 |
B. | 但是 | 可以 | 或者 | 而且 | 尽管 | 仍 |
C. | 进而 | 要么 | 要么 | / | 最好 | 已经 |
D. | 而 | 与其 | 毋宁 | 相反 | 即使 | 也 |
A. A B. B C. C D. D
3、下面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乘,是古时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是四匹马拉的车。
B. 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是古代人对人的敬称。子是古人对男子的尊称。
C.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 古时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声是声调悲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 ③④①②⑤ D. ①⑤③④②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失其所与,不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环视文化市场,一方面,百花齐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学作品出版,上万集电视剧播出,数百部电影上映,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必须从“心”做起,坚守艺术理想,弘扬“工匠精神”,笃定恒心,才能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柳青在皇甫村蹲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先后修改200多次。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
而今,时代呼唤重拾“工匠精神”,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要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B.相较于德国,欧盟其他国家之所以经济衰退,主要在于他们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C.日本制造业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在于他们尊崇“荣誉法则”,长期专攻一种产品。
D.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建设制造强国,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借鉴外国经验,在质量、品牌、创造力等方面下功夫。
B.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念,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艺术品大师。
C.文艺领域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使得文化市场上大部分文艺作品粗制滥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重拾“工匠精神”,从“心”做起,厚积薄发,千锤百炼,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
【3】下列各项中,不足以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曾经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増删五次。
B.景德镇的匠人仿制前人瓷器时,往往在细节处露一点破绽,以示敬畏。
C.在短短35年生活历程中,莫扎特完成了600余部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
D.为给球面射电望远镜选择一个台址,南仁东用12年时间在贵州山区翻山越岭。
【4】结合文本,请说明材料一第3、4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条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询在《六国论》中提到,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但是秦国的贪欲是无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还没有交战,强弱胜负就已经确定了。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江水与山峰分别比喻成白绢与箭头,描绘出晚秋江山如画的景色。
(3)“轩”有窗子的意思,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特殊的物象。古人常在窗边神思缥缈,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关切国事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思。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自己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名篇名句默写。
(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2)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______。(《鹊桥仙》)
(5)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7)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的意思相近。(《劝学》)
(8)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师说》)
10、默写
①樊哙曰:“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
②……恰同学少年,_____ ;_______,______ 。……
③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 ,______ 。
④真的猛士,______ ,__________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醉花阴》以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见情,以花拟人,生动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憔悴面容和愁苦神情的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
(6)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 ----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占汴京,宋徽、钦二帝被俘,朱敦儒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作。②簪缨:指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③倩: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上阕中“又”字表明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情景多次出现,内心苦痛更难忍受。
B.朱词上阕词人登上城楼,远眺萧条秋景,眼前的深秋暮景让他联想到国家的命运。
C.两首词在写景上都带有主观色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D.两首词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语凝练生动,情感抒发强烈而充沛。
【2】两首词都有浓厚的亡国之痛,但具体抒发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请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③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④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注)①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 ②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③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道歉。
B.而臣衰,窃爱怜之 怜:可怜。
C.恣君之所使之 恣:任凭。
D.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约:备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氏求救于齐 对曰:甚于妇人
B.而臣衰,窃爱怜之 位尊而无功
C.老妇必唾其面 此其近者祸及身
D.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不若长安君之甚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C.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帝王的祖母的尊号。而“后”是帝王之妻的尊号。
B.填沟壑,指死。古代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故称。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列国国君的统称。其封地为“国”。
D.山陵崩,比喻帝王的死。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龙善于化解对立。触龙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与太后谈论养生之道,使充满怒气与戒备心理的太后笑逐颜开。
B.触龙善于心理诱导。触龙为自己的幼子请托,是为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她的爱子之情,诱导她袒露心迹。
C.触龙善用激将之法。说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这一招引发了太后的反驳,但这终于让触龙赢得阐述爱子观的机遇。
D.触龙善于委婉劝谏。触龙始终未有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是太后自己提出“态君之所使之”,双方没有丝毫馗尬。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14、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