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其无礼于晋

    C.①行李往来                   ②始臣解牛之时

    D.①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为虏

  • 2、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B.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是三年。

    C.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他打开酒瓶的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没喝就醉了。

  • 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今日往而不反者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陈言务去”的口号,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B.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陟”“致仕”必是贬官,降职。

    C. 《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D.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在遭遇挫折时却有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 5、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为长者折

    B.亦反其本矣        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C.于寡妻,至于兄弟  放辟邪侈,无不为

    D.民而可为也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

    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 文中大量引用前人的诗句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典雅隽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 作者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故土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D. 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淋湿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E. 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2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遥想周瑜手持羽扇,从容潇洒,可转而又想,人生就像一场梦,何必自苦,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

    (3)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被贬后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表达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相同。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突出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军事才干。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因病断酒后国恨家愁难以排遣的抑郁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3)师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唐衢

    韩愈

    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

    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

    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

    【注】①本诗是诗人分司东都(洛阳)所作,唐衢是诗人的宾客。②匦(guǐ)函,意见箱之类的设施。③明光,汉代官殿名,这里代指唐殿。④虞唐,即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之为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虎、牛为喻,说明人要有特长。

    B.颔联说唐衢作为国家的奇才,怎能在山谷里种田而挨饿。

    C.颈联转到对待贤士的态度上,说皇帝急于求贤,已置办了招收贤才的匦函。

    D.诗人最后劝唐衢上书自荐,使天下成为尧舜时代那样为人称道的太平盛世。

    【2】据《旧唐书》记载,“唐衢者,应进士,久而不第。能为歌诗,意多感发”,诗人对唐衢有哪些评价和建议?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视察各地。

    B.“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平民的称呼。

    D.“太子”是古代储君的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次子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2)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5】请分别解释李斯三次“叹息”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

    疫情之下,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