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果脯(fǔ) 粮囤(tún) 供给(jǐ) 长歌当哭(dāng)
B. 粘贴(nián) 屠戮(lù) 愤懑(mǎn) 嘉言懿行(yì)
C. 鲰(zōu)生攒射(zǎn)彘(zhì)肩 生杀予(yú)夺
D. 租赁(lìn)刍议(chú)箕踞(jī jù)强词夺理(qiǎng)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族企业能否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是其获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肯定的关键。
B.我国高铁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据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济南的蓝天成了常态化。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茫 萧瑟 打渔船 意气风发
B.惆怅 云彩 万户候 枯躁无味
C.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
D.长篙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尽管是绵薄之力,但我知道您并不富裕,这些钱已经是您的全部积蓄,我必须向您表达我的深深谢意。
B. 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C. 日前丢失发票,蒙你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D. 在母校建校100周年的庆祝大会现场,我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心中莫名地感动,仿佛又重回校园时光。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B.《纪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作者是鲁迅,他还发表过杂文集《呐喊》,散文集《彷徨》《朝花夕拾》。
C.艾青,原名蒋海澄,其成名作品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①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忙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②“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⑤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⑥“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二
①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衫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②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③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④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1】赏析语段一第①段划线句的细节描写。
【2】分析语段一第④段省略号的作用。
【3】赏析语段二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比较两则语段在叙事视角上的差异与效果。
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①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④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⑥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⑦_________________,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_________________,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唱出激昂的羽声后,送行的人们被这慷慨的声音所打动进而振奋不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选择复句,既警告了反动派不要小看“沉默”的力量,又激励了“后死者”奋起反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诗句“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______,_______”的实景 ,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 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里仁》中,认为君子看重道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高歌的动人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落木之声、江涌之状,也借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意。
(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鼓励学生说出如果被人赏识,会怎么做。
12、阅读下面词的上阙,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节选)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词的上阕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 ③倚歌而和之 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 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靠着 ④细丝
B. ①越过 ②顺水而下 ③靠着 ④一条
C. ①越过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细丝
D. 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一条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D.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C.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
D. 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闷;另一方面,又能从苦闷中摆脱出来,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夏荷秋槐是风景,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览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人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和声细语的气度是风景,三省吾身的追求是风景……风景是心灵的画卷。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