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汕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秋天漠漠向昏黑

    C.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是故益圣,愚益愚 ③假舟楫者,非能也 ④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⑤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学而大遗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鱼虾而友麋鹿

    ⑨月明星稀,乌鹊   ⑩苍山负雪,明天南

    A.①④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

    C.①④⑨/②⑥/③④⑧/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下面各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 丽/语       应/随声附     来顺受/销声

    B. /养   急/惴惴不安    精竭虑/肆无忌

    C. /鸠    针/脍人口    断壁残/持之以

    D. 跄/酝   口/执不改     苗助长/旗息鼓

     

  • 5、关于《百合花》,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真实、立体、丰满。

    C.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抒情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11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3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 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 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 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3)《鸿门宴》中,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氓》中用桑树起兴,形容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 。”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 ,_______ ”借长江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 9、根据提示,填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句子。

    (1)______________ ,参差十万人家。

    (2)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定风波》中有三句诗表面写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是指人生浮沉变幻、喜怒哀乐的一语双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5)这次第,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2)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对秦国不利的后果。

    (3)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多加反省来提升自己。

    (2)一切景语皆情语。《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落叶纷飞、江水汹涌的图景,抒发了杜甫的悲痛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刘裕故居荒凉、衰落的景象,抒发了辛弃疾的思古幽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枕上[注]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是毛泽东写给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的,写作时间1921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海翻波浪”以比喻、夸张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突出、鲜明地写出“愁”状。

    B.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写出了别离之苦。

    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2】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B. 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C. 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D. 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特殊称谓,如文中“领尚书事”的“领”是兼任官职的意思,“视事”是任职的意思。

    B. 建昭是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的文体还有表,如李密的《陈情表》。

    D. 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王尊弹劾匡衡,但成帝对匡衡很信任,用言语安慰他,并赏赐他财物。

    B. 文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看了很高兴,就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来还又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之职。

    C. 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免了他的罪,但有关部门又以其他的罪名弹劾他,匡衡最终还是被免除了惩罚。

    D. 早年,匡衡在平原郡文学才能突出,得到长安县令杨兴的推荐,乐陵侯史高认同杨兴的看法,征召匡衡做议曹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作家布鲁斯弗雷德里克·卡明斯说:近来一直觉得很‘丧’,但昨天我看到路边一棵苏格兰冷杉——高大、挺拔,如拍台农神殿的廊柱一般挺直。看到这棵树我又重拾勇气。它真有灵丹妙药之效。我不自觉地就将肩膀往后一挺,发誓再也不会退缩,径直朝前走去。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大自然总是有这般神奇的治愈力。请你以“大自然的慰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