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出息的。

    B.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C.有一种爱叫大爱无疆,有一种情叫情系家国,有一种力叫披荆斩棘,有一颗心叫白发丹心。祝在部队里的哥哥三十岁生日快乐!

    D.中大中文系现任系主任欧阳光教授说,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就像“撮盐入水”,平时无所见,日久见功力。

  • 2、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相指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言行,由孔子及门人辑录。

    D.《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瑟而               作:坐直身体

    B.于我心有戚戚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C.有甚焉               殆:恐怕,可能

    D.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 4、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B.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D. 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 5、下列各句中关于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分为赋、比、兴三种形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文学的勃兴,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不容小视的重要现象。近些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生态文学作品,摘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学奖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肖亦农的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李青松的《一种精神》《乌梁素海》《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叶多多的《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哲夫的《水土中国》等。

    生态文学的兴盛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呼唤与内在需要。从“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到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建设,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观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当下生态文学的繁盛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学文化积淀基础。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后来的游记、风景散文等文学作品,堪称最早的生态文学。而自古便有的天人合一、天行健、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美即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历来重视生态和环境,重视自然与和谐。中和、协和、平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要义,也是生态文学的根本主题。

    生态问题催生了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从考察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文学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时期,率先出现的一批生态文学代表性的作品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等,关注中国的森林滥伐、风沙肆虐、国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赢得文坛瞩目,从而为生态文学名分的确立与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题材内容上看,生态文学可以区分为植物文学(包括森林文学)、动物文学、大自然文学、生态文明建设或环境文学、水文学等。生态文学的体裁样式则囊括了小说、诗赋、散文、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等。植物文学如梁衡近些年来踏寻采写的“中华人文古树系列”散文,动物文学如乌热尔图的《七叉犄角的公鹿》、姜戎的《狼图腾》等,大自然文学如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美丽的西沙群岛》等,水文学如哲夫的《水土中国》,秦岭的《在水一方》等。

    生态文学中所占比重和产生社会影响更大的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问题的纪实作品。何建明的《那山,那水》、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等是反映生态建设主题的代表性作品。生态问题报告文学分量很重,更易引人警醒启人深思。譬如李林樱的《生存与毁灭:长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考察纪实》、哲夫的“江河三部曲”《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以生态及开发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学,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它在推动自然环境保护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倡扬科学发展观、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等方面,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优秀的生态文学是一种有现实指向性和长远意义的行动文学。

    今天,生态文学创作的视野与面向正在逐步地打开、拓展,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生态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势必将影响并改变生态文学的观念创新、取材、立意、视角和面貌。只要保持与生态紧密的关联,生态文学就一定能接上地气,获得蓬勃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中国文学的新生长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直接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B.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哲学思想,正是生态文学反映的根本主题。

    C.生态文学是由生态问题催生的,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人的责任和担当。

    D.生态文学题材内容类型丰富,各自的代表性作品众多,整体比重相对均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指出当前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生态文学勃兴的现象,进而阐述了勃兴的原因,区分了生态文学种类,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B.文章第六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何建明、肖亦农、李林樱、哲夫等人的作品,有力地支撑了本段观点。

    C.文章末段承接上文的论述,进一步指出生态文学发展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同时也点明了生态文学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

    D.文章从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哲学要义等方面说明生态文学的历史渊源和文学文化积淀基础,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体现了生态文学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B.要想创造出更受读者欢迎的生态文学作品,就需要与生态保持联系,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C.生态文学在选材、立意等方面并非一成不变,它将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D.生态文学一直从正面反映自然环境保护、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马设喻,从反面论证了坚持的重要性。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大梦初醒回到现实,内心感到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作者往往通过此意象,来谈古论今、抒发情感、表达哲思。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圆凿和方枘来说明不同道路的人不能相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描绘了隐隐可见、宁静祥和的村庄图景。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小船在浩瀚的江面上随波飘荡的情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篇名句默写。

    (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的田间艰苦劳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表现了周瑜的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勃发英气。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叙写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终于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的句子是:“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黍”“麦”“苗”分别指黄米、麦子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表明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

    C.“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以奴隶们向“硕鼠”的祈求,表现出“硕鼠”贪婪凶残的本性。

    D.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奴隶时代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们的反抗精神。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汉久相持来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滑.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勾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愿与汉工挑战决雌雄,母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间之,乃项工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王闻淮阴候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候与战,种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时台人武涉往说淮阴候,淮阴候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粱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曾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母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去陈留、外黄。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今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僵的外黄,外黄恐,鼓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粱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蚁外黄当统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项王。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器食绝,汉遭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候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具解而东归。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罢,通“废”;陆运叫做转,水运叫做漕,②间,通“涧”,东西广武二城之间,汴水从中东南流,名曰广武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取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D.项王大怒/乃白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徒吾两人耳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汉王之 范增目项王

    C.韩信自立为齐王 人之力而敝之

    D.闻之皆争项王 方其破荆州,江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同情百姓,希望结束战乱。他为了避免天下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欲与汉王一决雌雄但道到汉王拒绝,之后二人相约谈判也最终不欢而散

    B.项王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危机。在韩信自立为齐王,彭越又造反,杀了龙且的情况下,项王决定攻打陈留、外黄,先诛灭彭越,平定粱地,再灭韩信。

    C.项王易怒暴躁,但能采纳意见。外黄投降后,项王怒火未消,下令活埋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外黄县令门客十三岁的儿子前去劝说后,他就作罢。

    D.项王遵守盟的,能够言而有信。在汉王先后派人游说项王后,项王终于同意订立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并放回汉王的家人,引兵东归。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写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我们总是不断地刷屏、链接、转发,各种信息快速更替,刚刚被吐槽的事情,经过调查后,又被广泛点赞;刚刚被歌颂的“英雄”,真相曝光后,又被斥责为“人渣”。我们常常稀里糊涂地被感动,又莫名其妙地在愤怒,而感动和愤怒往往又发生戏剧性的反转。

    针对这个现象,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