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音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侘(chà)傺 落寞 游目聘怀 大腹便便(biàn)
B.溘(kè)死 拾缀 慷概悲歌 人头攒(cuán)动
C.羁(jī)鸟 娥嵋 众目睽睽 周公吐哺(bǔ)
D.罹(lí)难 踯躅 坚如磐石 流觞(shāng)曲水
2、“秦汉之间,正体的篆字太过繁复,实际从事书写的书吏为了记录的快速,破圆为方,把曲线的笔画断开,建立汉字隶书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格内的叙述何者正确?
| 篆字 | 隶书 |
(A) | 时代较晚 | 时代较早 |
(B) | 结构较简单 | 结构较繁复 |
(C) | 破圆为方 | 化直为曲 |
(D) | 较不便书写 | 较便于书写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他精雕细琢这一美景时, 虽然文章的描写很细致, 但没有丝毫的过分,把握得分毫不差。
B.要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不仅要看他们在台上怎么讲,而是要看他们在台下怎么做;不仅要看他们在人前怎么做,而是要看他们在人后怎么做。
C.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D.卫生部专家组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4、下列各句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B.在这块创造出无数神奇的土地上,在三湘四水纵横捭阖的沪昆高速公路,使昔日的辉煌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无数梦牵魂绕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C.这篇作文看似洋洋洒洒,文采斐然;实则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在刚刚结束的中考体育测试中,我班的李明同学发挥超常,考试成绩十分理想,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动的人群,静止的展板、图书、灯谜,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遗爱湖的正月十五,喜庆中透着书香。
B. 黄梅戏,楚戏,汉戏,京剧等等民间艺术相继登上舞台,近几年黄冈戏曲之乡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民间艺术组织相继成立,戏曲呈千娇百媚的态势,令观众大饱眼福。
C. 与此前的高高在上、遮遮掩掩相比,故宫越是开放、去神秘化,越是“有血有肉”,就越能成为公众唾手可得的文化源地。
D.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只要传播形态好,传统文化就不会曲高和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赋得永久的悔(节选)
季羡林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儿谈“红”色变了。
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戗——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所谓“拾麦子”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一点儿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拾”。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如获至宝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点儿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白的”和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劈高粱叶,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还欢迎;因为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叶都是喂牛用的。我们家穷,从来没有养过牛。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不会被二大娘“卷”(我们那里的土话,意思是“骂”)出来。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6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极端贫困的农村生活让季羡林的童年回忆没有一点亮色,剩下的只有饥饿和苦难。
B.由于季羡林有一年拾到的麦子特别多,母亲特意弄来了点儿月饼奖励他,以激励他更加勤劳吃苦。
C. 在季羡林的记忆中母亲毕生只吃“红的”,甚至野菜,没有吃过别的再好的东西。
D. 季羡林依靠自己的身体为二大爷的牛搞饲料,就是为了平时或年终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E. 文本通过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童年为了吃饱肚子所经历的艰辛,也表达自己对当年只顾自己忽视母亲的懊悔。
(2)季羡林的苦难童年中,能让他高兴起来的事情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3)找出最后一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
(4)季羡林的“悔”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似的含义。
(2)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相逢的时间,又写出了相聚虽短暂,但弥足珍贵。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感慨。
(4)古诗中常有描绘“采摘”这一动作的场景,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人箫声和歌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中一仰一俯所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谒金门
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①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注】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句点明时在暮春,一个“又”字,写出时光流逝之快,并暗含主人公深深叹惋之情。
B. 又是梅小之时,回想起当年在城外“南陌”离別的情景,思念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C. 三句与温庭筠《春晓曲》中“帘外落花闲不扫”一样写出了日常生活的闲适安逸。
D. 四句将笔触拉至梦境,“悄”字写出沉浸回忆而浑然不觉,情意之深厚可见一斑。
E. 上片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既有眼前实写之景,也有虚写之景,二者彼此呼应。
【2】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层层深入表达烦恼之情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元鼎中,征式代石庆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算,可罢。上由是不说式。明年当封禅,式又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以倪宽代之。式以寿终。
(选自《汉书·卜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B.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C.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D. 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者,可指年长者、显贵者,也可指谨厚者,用作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年岁大而有德行的人。
B. 元鼎,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
C. 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也可指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本文中“秩”的意思是官员的俸禄。
D. 太子太傅,官名,即太子的师傅,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与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卜式致富有方,性情敦厚。从家中分出时,只取了百余只羊,田宅财物全给了弟弟,而自己的羊十余年后多到千余头;后其弟倾家荡产,卜式又多次分给弟弟财产。
B. 卜式为国分忧,毁家纾难。汉匈交战时,卜式捐出了一半家财援助朝廷;浑邪王等降汉,国家府库出现亏空,他又拿出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以帮助贫民。
C. 卜式牧羊有方,治国有识。卜式担任中郎以后,在上林苑牧羊,成效明显;他对治民的见解得到皇上肯定,先后被任命为缑氏令、成皋令,政绩显著。
D. 卜式竭忠尽诚,直言遭贬。元鼎年间,卜式为御史大夫后,说四方郡国不适宜实行盐铁专营,而且行船也有算赋,可以废除,皇上由此不喜欢卜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富也仁的子贡去齐国办事时,遇到了一些贫困无依、沦落为奴隶的鲁国人。子贡慷慨解囊,自己花钱替他们赎身带回鲁国。按鲁国的规定,替在外为奴的鲁国人赎身的人,可以去国库领一笔赏金,但子贡对赏金毫不在乎。很多人称赞子贡是大慈善家。
但孔子很不高兴,他把子贡狠狠地骂了一顿,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做好事不拿奖赏,在私人道德上值得鼓励,但也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做好事不拿奖赏的。这样就逐渐没有人再去做赎回奴隶的事情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