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双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山川相缪

    B.或师焉,或不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君子生非异也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相与枕藉乎舟中   举匏尊以相属

  •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些家长漠不关心孩子,这种“冷暴力”造成的身心伤害不亚于打骂。

    B.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 导演对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D. 老板对从痛苦中苏醒的他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 3、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其他不相同一项是

    A. 缇骑按剑而   B. 宿

    C. 罗敷喜蚕桑   D. 买五人之头而

  • 4、下列对《祝福》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幸福”,运用反语手法,说明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所谓的“幸福”只是有钱人的,像祥林嫂那样的穷人无“福”可言。

    B.“也懒散而且舒适”表明“我”开始变得懒散舒适,不再苦恼,内心已经摆脱了沉重的、难以解脱的负疚感。

    C.选段主要运用虚写和对比手法,将鲁镇祝福的热闹气氛与祥林嫂的惨死进行对比,揭示了礼教杀人的本质,同时也起着呼应开头的作用。

    D.选段乃至《祝福》全篇,是以“我”为叙事视角,虽然“我”所占的篇幅相当大,但“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只是次要角色。

  • 5、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特征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不吾知其亦已兮,有余情其信芳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入轨不到一周,就要告别太空?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颗卫星的事情要从垃圾回收讲起。

    地面上垃圾处理都不容易,太空垃圾清理起来就更麻烦了。金牛座纳星觉悟很高:维护太空环境,要从自己做起。

    金牛座纳星搭载了基于薄膜机构技术的离轨帆载荷,旨在验证薄膜离轨帆高效收拢和在轨展开技术,并实测离轨效果。该离轨帆装置展开面积为2.25平方米,收拢时仅有高尔夫球大小,布置在星箭分离机构的内部空隙部位。设计师介绍,该装置采用先进的微米级薄膜折叠收拢技术,展收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加装至各类成熟的小卫星平台而不占用卫星自身包络。卫星寿命结束后,只需启动帆面解锁指令使其展开,薄膜帆会增大卫星迎风面积,利用轨道上稀薄大气形成的气动阻力,让卫星慢慢减速,逐渐脱离轨道。

    据金牛座纳星下传图片显示,薄膜离轨帆装置在轨展开正常,遥测数据显示卫星状态良好,姿态稳定。地面人员将持续跟踪卫星轨道,实测薄膜帆离轨效果。大家不必为它匆匆告别而遗憾,这颗星风风火火登场,就是为了潇潇洒洒谢幕。这,正是它的使命。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9108日)

    材料二:

    航天是高风险事业,在享受航天探索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航天活动中的风险因素,了解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上世纪50年代人类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卫星、飞船被发射入轨,使得地球附近的太空不再空旷。然而,人类制造的机器设备都有着设计上的使用寿命,各类航天器也不例外。当航天器出现故障,或者达到了使用寿命,电源、燃料耗尽,航天器便无法继续运作,人类也会失去对它的控制。这时,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航天器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垃圾

    失效的航天器数量很多,当这些失控的航天器互相碰撞,以及由于残余燃料爆炸等原因解体时,还会产生大量新的空间碎片,这些太空中飞速飞行的物体会对正常工作的航天器产生巨大威胁。在电视报道中,我们常能看到宇航员在飞船中轻轻飘舞,仿佛太空中的一切都是缓慢和轻柔的,这是一种错觉。宇航员之所以能在飞舟中轻舞,是由于他和飞船在同一个轨道上,即具有相同的速度、高度和轨道角度。一旦轨道参数不同,两个不同轨道上的物体将存在巨大的相对速度,这种速度差值可能比飞行的子弹还要快得多,使得任何一小块碎片都可能具有彻底摧毁另一颗卫星的能量。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存在巨大威胁,因此各航天国家都对太空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解决太空垃圾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如对报废卫星进行受控坠毁处置以及将到达寿命末期的高轨道卫星移入墓地轨道等方法,都可有效减少大型太空垃圾的产生。此外,通过对使用完毕的运载火箭末级进行钝化处理——排除残余的燃料和气体,也可避免火箭残骸爆炸产生更多的空间碎片。对于在现已经形成的太空垃圾,在现有技术下进行回收和清理是困难的,且在经济上无法承受。因此,各国只能通过监控空间残骸的轨迹并调整正常工作航天器的轨道来应对太空垃圾的规避。对于宇宙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在设计时也会考虑微小太空物体撞击对航天器安全的影响。

    太空垃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如果太空遍布了太空垃圾,那么任何一国的航天器都无法安全飞行。因此,各国应尽可能地共享太空垃圾的轨道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正常卫星与太空垃圾碰撞,进而避免产生更多新的太空碎片。更为关键的是,各航天国家需要正确处理政治军事矛盾,以免因为国家间的冲突加重太空环境的污染。美俄等具备先进太空技术的国家都拥有主动摧毁在轨航天器的能力,如果这些国家因为军事冲突对敌对国家航天器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可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空间碎片,而这些碎片又会与其它在轨物体碰撞产生连锁反应,最严重时有可能使人类丧失进入宇宙空间的能力。因此,各国需要在技术、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加强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太空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节选自人民网——科技频道,2019422日)

    材料三:

    两百年以来,在靠近地球的各条空间轨道,已经聚积起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卫星——从单个的螺栓、螺母直到整座的宇宙村。这些材料中的四分之三,是早已被人遗忘的、谁也用不着的废物,为了保证空间轨道塔的安全,应该侦察出这些东西,并且尽可能地把它们清除掉。

    幸运的是,在那些过了时的空间轨道堡垒上,恰好装备着各种适合这种用途的、极其出色的设备。它们上面原有的那些被用来发现正在靠近的远程火箭的雷达,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截获所有各种污染宇宙的东西。然后,它们可以发射激光, 将有些卫星烧成极细的尘埃,而那些大一点的卫星,则被迁移到更高的、比较安全的空间轨道上去。至于某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那就把它们恢复原状并送回到地球上去。

    至于大量的、必须在离地球不很远的轨道上工作的各种有用的卫星和空间站,那就得仔细检查它们的空间轨道,并在某些情况下加以改变。不言而喻,同所有各种经由人类之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一样,空旧轨道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陨石的袭击。在一天之内,安装在它上面的各种测震仪,将会记录下许多次作用力为若干毫牛顿的冲击;每年也可能会受到一二次轻微的损伤。而或迟或早,说不定在哪个时候,总会有什么大东西撞到轨道塔上,从而使得一条或者几条轨道临时出点毛病。在最坏的情况下,空间轨道塔甚至会在某个部位上被击断。

    (节选自英 亚瑟·克拉克《天堂的喷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牛座纳星卫星完成验证薄膜离轨帆高效收拢和在轨展开任务后,帆面解锁指令就启动,从而让卫星减速,脱离轨道。

    B.航天器所产生的太空垃圾对人类自己的太空探索安全有着巨大威胁,但我们可借助激光等现有技术对其进行完全清除。

    C.航天器进入太空之后,一旦发生故障,危害是致命的,会导致其无法运作,而地面人员无法对其修复,只能失去它。

    D.卫星和空间站都有自己的空间轨道。只有当它们脱离自己的轨道时,才会受到陨石的袭击,但其损伤程度大小不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薄膜离轨帆装装置讲行解说时,既有外形、大小和位置方面的,又有科学原理方面的,还有实际操作层面的。

    B.材料一中,科研人员目前对金牛座纳卫星已进行了薄膜离轨帆装置在轨展开实验,效果很好,但离轨情况还需要验证。

    C.对于聚积在靠近地球各条空间轨道上的“卫星”材料,我们都认为是无用的, 并早已把它们遗忘了,需要将其清除掉。

    D.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未来在处理太空垃圾过程时,那些失效航天器上所装的极其出色的设备如雷达等可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地球上的微生物无处不在,航天器在生产和测试过程中都可能沾染并最终带上太空。为此,航天器组分装前要对其各部件、分系统消毒。”

    B.“太空安全环境形势严峻,针对失效航天器产生的太空垃圾所采取的基于薄膜机构技术的离轨帆载荷技术回收航天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C.“目前,航天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向太空发射了各种各样的航天器,诸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航天器给我们的生活提共了便利。”

    D.“克拉克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对于世界来说是一项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人们评价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和电影《流浪地球》都属于“硬科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六国论》)

    (2)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荀子《劝学》节选)

    (5)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7))在《六国论》中,苏洵感慨道,六国若能用赂秦之地“______”,用事秦之心“_______”,合力抗秦,则秦国也会担心地吃饭也难以下咽。

  • 8、(1)《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孟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捕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弟子、老师在学问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具体原因。

    (4)庄周提出了“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哲学命题,李商隐借此在《锦瑟》中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表达迷离之悲秋、难言之冤愤。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将多种景象组合,突显其惊天动地的声响,描绘了蜀道之险。

    (3)《秋兴八首(其一)》中虚实结合既写景物也寓时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怀古迹(其三)》中,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句子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7)《锦瑟》中,李商隐借用杜宇的典故,表露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一份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

    (8)《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

    (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3)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

    (4)肴核既尽,____________

    (5)匪女之为美,____________

    (6)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

    (7)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8)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最后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与其观点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反对议和,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一东一西,在宏观视野中呈现岳阳楼,义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图,表达了诗人对静谧辉煌的美景的喜爱。

    B.颔联中“吴蜀横分地”脱胎于杜甫诗“吴楚东南坼”,意境雄伟,让人联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诗人黄昏登临,吊古伤今,感慨万干,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直抒胸臆,时空对举,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亡国之臣的强烈愤懑。

    D.本诗将登楼、观景、抒情融为一体,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2】陈与义的诗取法杜甫,雄浑悲壮、感慨多端,请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越过)万顷之茫然

    B.(循,依照)歌而和之

    C.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知不可乎(暂时)得

    【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C.“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

    D.《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达形式,新颖独到。

    B.通过“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的思想。

    D.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4】翻译句子。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②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我的一中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写自己进入一中之后发生的校园故事。2、文中不能出现班级和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