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②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③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④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⑤还是先举韩文公。⑥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A.②④③⑥⑤①
B.⑥⑤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⑤①⑥
D.⑤①⑥②③④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卻 ⑥君安与项王有故
⑦拔剑切而啗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秋豪不敢有所近
A. ①③⑥⑦⑨ B. ②④⑤⑦⑩ C. ②④⑥⑧⑩ D. ①③⑤⑧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古工作者在新发现于成都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的古蜀人船棺墓群中,总共发掘了1800多件装饰精美的文物,成为研究古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B.社会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传媒行业将会很快将其淘汰掉。
C.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
D.针对消费者“同路不同价,熟客价更高”的质疑,滴滴公司进行了回应,称公司方面不存在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台湾歌手周杰伦的《青花瓷》对大陆的高中生非常熟悉,他的歌曲被人们广泛传唱。
B.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C.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是要靠我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
D.关于高中教材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一则,学生学习任务重,二则名著晦涩难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彰显人类的真善美,表现复杂的人性和人生,在终极标准上,网络文学与其它文学一致。网络文学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对网络文学的批评需要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视野。但要能够显示网络文学批评的有效性,网络文学应该构建自我的批评标准。
网络文学要彰显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通俗文学本质上是民族的传统文学,以彰显本民族的特色。美国通俗文学总是表现着“山巅之城”的精神,如美国的科幻小说及其影视剧的改编;英国通俗文学中的绅士风度是各种人物的标配;日本文学中脆弱却又坚韧的精神两面性是人物的基本特征。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是通俗文学的根。网络文学是中国通俗文学发展中的当代环节,表现中国文化传统是其立身之本。其实,彰显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写中国人的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与题材的选择并没有根本的联系,张恨水写最本色的世情,金庸写江湖世界,他们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通俗文学的经典,就在于他们在小说中彰显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契合网络文学的特点,才能开展网络文学的有效批评。与对鲁迅等精英文学的批评不同,也与纸质通俗文学的批评有区别。网络文学批评固然要对作家作品展开批评,但它还是一种机制批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媒介机制批评。应该明确地认识到,网络文学就是一种文学信息流。麦克卢汉反复强调“媒介就是讯息”,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互联网这样的媒介对人的认知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二是创作机制的批评。网络文学打破了作者和读者构成的主动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彼此交融的关系。这样的创作机制影响着文化摄取和价值判断。三是运行机制的批评。在网络文学的运行机制中,网络是舞台,写手是演员,导演是网站,演员根据导演的意图使自己变成某种角色,这舞台还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上来表现一番。
甄别优秀作品,是构建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路径。经典的网络文学首先要有健康的精神状态。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文学表现,不是表现某一圈子或某一层面思想观念的小众文化,更不是作家个人情趣展现的文学读本。尽管受到读者影响,创作中作者仍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好文化修养的作者,其思路主导着网络文学的写作。网络文学有“文青文”与“小白文”之分。“文青文”是文学青年写的文本的简称,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小白文”是指文学修养较低的文本。虽然网络文学并不排斥“小白文”,事实上,“小白文”占当下创作量的90%以上,但是,优秀的网络文学必然在“文青文”中诞生。那些被称作大神的网络文学作者粉丝众多,是因为他们写的基本上都是“文青文”。优秀的网络文学应有一个好看的故事,好看故事的构成既是文学修养的展现,也是市场判断能力的展现。此外,网络文学需通过跨媒介传播获取好口碑。健康的心理、较高的修养、好看的故事和良好的口碑是网络文学经典化路径的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也是优秀的网络文学的判断标准。
(摘自汤哲生《网络文学发生机制的关联性研究与批评标准的构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应构建自我批评标准,以显示对这一重要文学现象批评的有效性。
B.网络文学无论选怎样的题材,彰显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C.网络文学打破传统文学创作中作者创作、读者接受的模式,二者彼此交融。
D.网络文学创作受读者影响,但其经典化的构建中作者的个人情趣仍占主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彰显传统、契合机制、甄别作品等三方面,指出了网络文学应构建自我批评标准。
B.文章第二段列举了英、美、日等不同民族通俗文学现象,具体阐明了何为通俗文学之根。
C.文章第三段梳理“网络”评价机制的三个方面,是为了论证互联网媒介对人认知产生的影响。
D.文章第四段区分“小白文”和“文青文”,说明了优秀的网络文学需要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猎赝》中“粘碗盏法”“随形补缺法”等文物修复故事,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
B.网络文学虽然有自我的判断标准,但与其它文学一样,也需要反映人性的真善美。
C.网络文学需要跨媒介传播获取好口碑,因而与其它的判断标准相比,好看的故事是最重要的。
D.网文创作者要有文化自信,创作时一定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让自己的作品变得庸俗、浅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就如同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一般热烈。
(3)想象和夸张是浪漫主义作品最常用的两种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就用这种手法写出了夜游天姥山所听到的巨大声响,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里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里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作者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君子需要反省自我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劝学》中,君子和常人的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这一过程之后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管子·形势解》的典故,表达自己多纳人才的期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福。
(3)在韩愈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与李白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篇名句填空。
(1)《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赴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武连驿忆弟
清 曾国藩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颈联中的“曰归”“有弟”反复连用,写出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运用反复手法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C.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2】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的运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
B.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俸为养育亲人之资,“禄养”是指用官俸养亲。
C.闾巷,“闾”,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曾经带着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
B.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
C.王安石性格果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向宋仁宗呈言事书,要求对国家法度进行全面改革,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
D.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只不过他的见解在宋仁宗时候没有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2)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5】为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王安石在“万言书”中向皇帝提出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5日晚,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现场,茶水岗位工作人员杨蓉莲获得专业精神奖。她登台领奖时,全场自发起立鼓掌。这个瞬间,成为这场颁奖典礼的一个热议焦点。因为在大家的惯常印象里,一个电影奖项的颁奖现场,明星大腕是绝对的主角,甚至把是否有所谓大牌明星露面作为衡量这个奖项影响力和感召力大小的关键指标。而这次,看似不起眼的茶水工却走到了舞台的正中央,成了“明星”。
阅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选准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