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深邃(suì) 凌侮(líng) 卮酒(zhī) 叫嚣 杀戮 殒身不恤
B.漫溯(shuò) 残羹(gēng) 飨客(xiǎng) 踌躇 笙箫 桀骜不训
C.婆娑(suō) 纱锭(diàn) 窒息(zhì) 忌殚 浸渍 美味佳肴
D.长篙(hāo) 憩息(qì) 沾襟(jīn) 噩梦 斑斓 书生意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的局面,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了封建制。
B.《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C.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时尽职尽责,受到当时人所崇拜。
D.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而今安在哉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屈心而抑志兮 B.匪来贸丝
C.芳菲菲其弥章 D.箱帘六七十
5、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②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⑤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⑥今若遗此妇, 终老不复取
⑦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⑤⑥⑦ D.①④⑦
6、阅读《我心归去》中的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1】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抒发作者的“我心归去”之情有什么作用?
【2】结合原文,理解第2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3】结合上述两段文字的内容,为“故乡”下定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上阕的写景转为抒情后,进而怀念往昔与同学们那段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借自然环境烘托诀别时慷慨悲壮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8、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
(1) ,非利足也, 。(《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3)今之众人, , 。(《师说》)
(4)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师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3)《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叩问,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出巧妙的回答。
(4)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用楚辞的句法,写出天气急剧变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一诗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诗句是: ,
。
(4)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
(5))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正值青春年华纵情欢乐的句子是: ,
。
(6)《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7)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8)杜甫《登高》“ , ”表达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9)画图省识春风面, 。
(10) ,孤舟一系故园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耕田老人辛勤劳作的形象,以及与孩子嬉戏玩耍,放飞风筝的情景。
B.首联是说,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
C.颈联妇子前来探看,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
D.五、六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做了铺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与“众辱之”的“众”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孟子幼时,其舍近墓 B.曾子衣敝衣以耕
C.桓公犹下布衣之士 D.古人贵朝闻夕死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不俗心志的一组是( )
①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③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④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⑤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⑥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4】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说说其分别揭示了韩信什么样的个性?
怒绝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母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胯下受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从上下文看,“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一句表现了刘邦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的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黄国平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
十二岁,母亲离家。十七岁,父亲、奶奶相继去世。最后的一个家庭成员老狗小花也在自己上高中时不知所踪。
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的仅仅是贫穷。下雨屋子会漏,写作业要用煤油灯,为了补贴家用,夜里要去抓黄鳝。
较差的家境给人带来的还有自卑,因拖欠学费要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破旧的衣服抵挡不住冬天的寒冷,夏日炎炎却没有隔热的鞋子穿。
唯一能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那满墙的奖状和奖学金。
所有的一切,轻描淡写的语句背后不仅包含更多令人心酸的经历,而且也包含了更多艰苦不懈的奋斗。
黄国平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请以“奋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行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