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拉尔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2、与下面诗句所描写的节日对应的一项是

    ①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②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⑤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重阳节   春节   七夕节   中秋节   端午节

    B.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春节

    C.七夕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D.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春节

  • 3、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C.锲舍之 锲不舍

    D.蟹六跪二螯 顺风

  • 4、下列句子中重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B.奉之繁,侵之愈急   弥:更加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确定,断定

    D.此言       得:得到

  • 5、下列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未之有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暮 鼓

    铁 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黄昏好像是一个有形的、硕大无朋的器皿,正承接着她的投入。她相信运动,只有运动才能年轻,才能保持整体的青春感。

    迎面偶尔过来几个遛狗的人,她避免和他们打招呼、搭讪。住在美优墅的业主,房子不小,院子挺深,喜开车不喜走路。她在这里走路十年,从来没和一个业主讲过话。只有一次,她在小区会所门前的林荫道上差点被一条叫“斯通”的狗扑倒。

    那主人一手搂住奔回他身边的斯通的脖子说,他不大,还是个孩子呢,才六个月。刚才他是跟您逗着玩儿呢!

    她压抑着胸中的气愤说,它再是个孩子也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孩子,它毕竟是条狗啊!

    说完,她掉转身拔腿就走。两条腿发软且发抖,继而涌上更强烈的一股铁灰色的感觉,叫做悲从中来。

    她十年前提早退休了,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老师给女孩子们穿小旗袍,让男孩子穿燕尾服,有时也会在臂弯里擓上一只柳编的小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形状的馒头。让孩子分赠给嘉宾,老师们说馒头是真正在大铁锅里蒸出来的,用的是烧柴火的灶。嘉宾们手捧“原生态”的小馒头,惊喜交加。出身乡村的大亨说是母亲的味道,母亲站在黄昏的村口喊他回家吃饭的味道。新近走红的电视女星亲吻了一个女孩子,称赞学校的成功:少年版燕尾服和柴草灰构成的强烈反差本身就是成功。

    她穿着哈伦裤在黄昏里走路。她喜欢往小区东北角走,那儿有一片柿子林。尚存这片别墅开发之前的自然景象。灰色路面上,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正无声地爬行。

    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那哧拉、哧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就来自铁锨和柏油路面的摩擦。她有点抱怨,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 —这老头! 她心说。

    黄昏已是尾声,整个的老头就像整个的柿子林那样,模糊起来。风吹拂着他的齐耳乱发,一件辨不清颜色的肥大的中山式制服,过长的袖子几乎盖住了闲着的那只手。他的脚步声,他身后那把铁锨的哧拉声,把黄昏以后这条静僻的柏油路鼓捣得乱糟糟的。

    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摸出烟和火柴,腾出手点着烟,狠狠吸了一大口。他咳着喘着向路边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快步朝他们走来。“妈 !妈 !”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路上没有别人。是在喊她吗?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 妈?她的心一阵轻微的抽搐,那铁灰色的感觉又浮了上来。

    她疑惑地看着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不急不火,由着儿子接过铁锨。

    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 —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走,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找个暗处,把汤盆放在地上,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过分雪白的馒头衬着他们黧黑的手,泛着可疑的白光。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耳边又响起一路上“老头”那粗砺的吼痰声。

    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 为可能。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发现,吃饭的这段时间里,妈一声也没咳嗽,像是珍惜和儿子并肩的吃饭,又好似铁了心不让咳嗽和喘去败坏这片刻的安宁。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

    她迎着鼓声回家。在凉嗖嗖的晚风中,会所旁门的一辆“路虎”的车顶上,端坐着一只老猫,她和老猫脸朝着同一个方向,“肩并肩”地抻着脖子静听、观望起那些窗子里的鼓声和人影。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她”是一个生活比较优裕的退休女职工,她热爱生活,对社会弱势群体怀有爱心,又对某些现象很看不惯,颇有几分愤世嫉俗。

    B. 文中两处写到“铁灰色的感觉”,前一处表现的是对狗主人的愤懑,后一处则是由于对青年工人呼唤的不解。她因而感觉到了世间的阴冷坚硬,对未来感到极其迷茫。

    C. “她”对“老者”的态度有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抱怨— —疑惑— —同情— —惊讶— —悔恨— —羡慕。这些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老者”和她的儿子虽苦犹甜的生活的肯定。

    D. “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这一议论句,反映的既是“她”的感慨,更表达了作者的愤怒。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 “暮鼓”的含义。

    3试探究文中“她”的复杂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写少年时的欢乐时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群小嫉妒并诽谤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作了批评。

    (4)《观沧海》中,总写大海、山岛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 ____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2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起他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回忆的两句是:

    3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描摹丁香姑娘飘过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她飘过,

    4在《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通过柳树来写康桥的温柔娇美的诗句是: ___,____。

    5由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的那句歌词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红日初升时壮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音乐描写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师说》中点明士大夫受门第观念蒙蔽而耻学于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用了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主动接受后天改造,可以臻于至善。

    (5)“喜相聚,恨离别”是人之常情,然《鹊桥仙》一反常理,在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中审视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月”代表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却往往让诗人百感交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句名篇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指潼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

    C. “催”使用拟人手法,本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气不可见而树色可见,见树色而知寒近,故说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D. “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虚写长安;“莫见长安行乐处”中的“行乐处”是实写长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甲文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文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虑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C.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

    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吏”指文职官员。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专注于治乱,对漕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

    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鶻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

    【5】根据乙文概括杜牧的品性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