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心他人的病态心理所致。
B. 面对部分地区因“煤改气”“煤改电”而造成的取暖难题,相关部门及时回应、迅速行动,体现出对困难群众的牵挂,民生无小事的理念。
C. 近年来,北海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积极发现、挖掘、保护“海丝”遗存,寻找“始发港”遗迹,打造体现历史传承特色的文化名城。
D. 本省将对滑雪、温泉等季节性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检查,杜绝春节期间各地景区以“烧高香”“祈福生子”等欺骗、诱导游客。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B.古代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北面南,最后是坐东面西。“张良西向侍”,地位最卑。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D.宗庙,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战列婢妾的地方。
3、广西贵港素有“荷城”之称,群众十分喜爱咏荷的对联。现在有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请你为它选出对仗最好的下联( )
A.山上新月半亭风
B.岸上麻叶伸绿掌
C.半场杨柳拂楼台
D.梁上蛛丝燕子帘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将军岂有意乎
C. 行李之往来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下列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以其无礼于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设计算法,让计算机可以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分析并获取规律,然后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应用任务。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应用问题,一般包含如下几步:首先是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然后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
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深度学习需要构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让机器自动从观测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帮助提升预测的准确率。“深度”与数据处理过程的组件数量密切相关,深度模型的原始输入与输出结果之间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影响后续组件。当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以下围棋为例,每当下完一盘棋,我们会思考哪几步棋导致了最后的胜利或失败,判断每一步棋贡献的多少就是贡献度分配问题。该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
目前,深度学习大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内部包含多个层次,正好能满足深度学习的“深度”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早期的五至十层增加到目前的数百层,这极大提高了特征提取与转换的能力,也使预测的准确率随之上升。
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要想在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机,牢固掌握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必要条件。
材料二
人脑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包含几百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没有物理连接,它们通过突触进行互联来传递信息。神经元可被看作是只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的细胞,突触将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状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有强有弱,其强度可以通过学习或训练来不断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个神经元的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它从其他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以及突触的强度。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个阈值,细胞体就会兴奋,产生电脉冲,电脉冲通过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可以认为,在人脑神经系统中,每个神经元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经元如何组成网络。
受人脑的启发,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在机器学习领域,神经网络指由很多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这些人工神经元一般被称为节点,每个节点本质上是一个函数。神经网络不同节点间的连接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每个权重表示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影响的大小。每个节点的“兴奋”或“抑制”,由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与节点间的连接权重综合计算得到。
深度学习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好的特征提取与特征转换,从而得到预测准确率更高的函数。除了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网络”等其他类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经网络能借助相关算法较好地解决贡献度分配问题,它成为了深度学习主要采用的模型。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邱锡鹏的相关著作)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从数据中寻找到某种规律。
B.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
C.机器学习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就可以进行预测。
D.机器学习从数据中学到的规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深度学习采用有不止一方面的原因。
B.深度学习进行预测的能力与其模型的层次数量密切相关。
C.沟通不同神经元的突触的强度不是恒定的,可以被改变。
D.人工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是无可替代的。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声,渲染了送别的悲壮气氛,激发了众人同仇敌忾的感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女主人公早起晚眠,终日操劳的悲苦形象。《诗经 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了“客”的箫声之悲,感染力之强。《赤壁赋》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曾有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极言楼之高;在《蜀道难》中诗人又以相似的文笔,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言山之高。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社会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应该将敬老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国联合晋国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的雄浑景象。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1、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阴
【宋】林逋
似雨非晴意思深,宿酲牵率卧春阴。
苦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
薄薄帘帏欺欲透,遥遥歌管压来沉。
北园南陌狂无数,只有芳菲会此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天气及诗人状态,似雨非晴的阴天,诗人酒醉,神志恍惚。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燕子和梨花也感觉寒冷,侧面描写春阴之冷。
C.帘帏太薄欺负“我”,歌乐遥远压抑“我”,写出了春阴逼人的伤感。
D.诗歌首尾呼应,从“意思深”到“会此心”,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2】清代纪昀认为此诗将意趣风致表现得极为充分,可谓“极有情致”,试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情致”的?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盛之庸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3】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或几层解释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