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
B.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C.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D.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项链》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风吹草低见牛羊
B. 封: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
C. 遗:使人遗赵王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 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一位同学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班集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B.对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C.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D.人们在家里守着屏幕观看奥运会女排决赛,街上静悄悄的,可谓万人空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或不焉
C.其皆出于此乎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吾尝终日而思矣 惑而不从师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非我也,岁也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C. 客有吹洞箫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20世纪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到中国考察,他满心赞叹又充满困惑。然而放眼今日中国,一轮新的科技创新热潮正如火如荼席卷神州大地……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天眼”拓宽了“中国维度”。【乙】而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还有已经领先全球的超级计算机、量子卫星……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出现。
从基础建设到消费方式,从商业理念到经济业态,“新四大发明”折射出“中国式”创新的澎湃动能。这种动能正方兴未艾,它让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飞驰,令“墨子号”量子卫星腾飞。【丙】如今,越来越多的“发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受青睐,带来久违的感觉,独特的味道。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察 B. 然而 C. 如火如荼 D. 方兴未艾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
(3)_______,冷冷清清,_______。(《声声慢》)
(4)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6)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_______,_______。(《登泰山记》)
(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8)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9)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叹。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一诗中,徐志摩不忍打破母校的宁静,他写道:“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之时,荆轲再次作歌之后,表现出众人同仇敌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认为,“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下面语段提示,用相关作品原文填空。
(1)高中毕业后二十年的同学聚会上,每人签到时要在留言册上写下寄语。于是你写下:“曾记否,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以此表达对学生时代青春激情的怀念。
(2)一位同学到江南旅游,于月下泛舟江上,“③__________,水光接天”的空明月色让他心怀舒畅,产生了“④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的飘逸感受,无比畅快。
(3)学校音乐社团的招新启事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享受着音乐的多样魅力,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也有‘⑤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默深情。当然,这里还缺一个你,有才华的你。我们渴望你的加入,正所谓‘⑥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望海潮》)
(2)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
(6)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7)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8)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一)①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释:①757 年,“安史之乱”进入第三年,辗转投奔肃宗的杜甫被授左拾遗,不久就因上书言事,触怒肃宗,被放还羌村探望家小,《羌村三首》即作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两句,写诗人刚进村远望所见,寻常之景中寄寓着诗人微妙的感觉和心情。
B.“柴门”两句,写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回到家,其中有辛酸,也有如释重负的喜悦。
C.“妻孥”两句,是说妻子儿女对我此时才回来感到吃惊,并因为我晚归而伤心流泪。
D.邻人的“感叹亦歔欷”,既有对诗人能归家的羡慕之情,又有触景而生的自伤之痛。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鸟雀噪”,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狗吠”“鸡鸣”写法相同,都是用乡村常闻之声,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B.从全诗看,“偶然”二字可作为诗歌的核心和点睛之笔,它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同时将诗歌前后内容紧密联结在一起。
C.本诗所写的诗人遭逢世乱、飘荡在外的事实,恰可为《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等诗句作注。
D.诗人以质朴的语言、传神的笔法将亲人团聚之后悲喜交加的心理刻画得真切细腻、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挚而又富于变化。
【3】本诗结尾处,作者与家人“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请结合全诗,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要“更秉烛”?又为什么会有“如梦寐”的感受?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建元六年,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使司马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元,是封建王朝帝王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就是建元。
B.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称。
C.博望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D.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太守又称为两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路途遥远,但汉朝和西南夷交流不断。张骞出使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就是辗转从东南边的身毒国运来的。
B.滇王开始就对汉朝怀有善意。朝廷派遣使者出使西夷,到达滇国后,滇王派人和这些使者一起寻找道路。
C.头兰是经常阻隔汉朝与滇国交通道路的国家。汉朝军队攻破南越后,领兵撤回,在行军中诛杀了头兰。
D.汉朝实行的是大一统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朝廷消灭了大部分西南夷国,只有滇、夜郎保留了其王印,成为其属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5】汉朝对西南诸夷采取了哪些政策?请结合本文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又一年要过去了,这一年好像做了许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你会有这样的焦虑吗?面对这样的年终提问,新华社邀请了4位时代前行者——张桂梅、张文宏、苏炳添、王赤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张桂梅:“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在,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张文宏:“生活总是焦虑与希望并存,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
苏炳添:“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
王赤:“你要坚定地相信,上天送给你的孤独时刻,一定是让你和自己对话的最好机会。”
面对焦虑,时代前行者的回答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