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泣孤舟之嫠妇
A. 火尚足以明也 B. 足以荣汝身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引以为流觞曲水
2、下列各项中,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可怜体无比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凌万顷之茫然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列坐其次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淇水汤汤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D.叶叶相交通 亦将有感于斯文 宁溘死以流亡兮
3、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不可以已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山石形状各异,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也有的像鱼,像蛇,像兔,我们一路欣赏,一路惊叹,惊叹它的奇异绝伦,惊叹它的巧夺天工。
B. 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C. 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D.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5、下列省略句中,补充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于)关中
B、(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
C、荆轲有所待,欲与(之,指秦武阳)俱去。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晋君)许君焦下、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 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 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就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 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 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 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荀子《劝学》中,以人出行千里打比方,从反面说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一致的。
(3)李煜《虞美人》中,“花”“月”之外,“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4)在《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仿佛遭遇冷水泼洒,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重游旧地,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效法周公,礼贤下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间长的境况,“____________”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9、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年轻的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
(3)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地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暗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垠的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 )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全诗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
【3】《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帷西向立(分开)
B.张良出,要项伯(要求)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沛公今事有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4、完成作文。
社会调查数据显示,00后最常用的十个APP分别是QQ、微信、微博、QQ音乐、天天酷跑、爱奇艺、bilibili、美拍、我的世界、淘宝。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