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下面民间故事相关的节日是( )
从前,这一带的村民穷得买不起耕牛,用人拉犁拉耙,又累又慢。一天,一位老者叹息道“听祖辈说,天庭有神牛,力大无比。唉,要是真有一头神牛来耕田,可就好了。”小伙子阿牛一听当了真,他对老人说:“我一定要把神牛找来!”于是,他带上干粮,背上弓箭出发了。阿牛走呀走呀,四月的一天,他来到一个寨子,又累又渴,见边有一眼水井,便跪在井边捧水喝。他喝着喝着,忽然听到井里有说话声,好生奇怪。他仔细一瞧,井壁还挂了一面铜鼓,便好奇地敲响铜鼓。谁知他敲到第九下时,天王听到铜鼓声,驾云下凡,循声来到阿牛面前,问道:“阿牛,你敲铜鼓,想千什么?”阿牛便说起村里没牛耕田,辛苦难当,他立志要寻找神牛回村。“好吧,今晩我就送你一头神牛。”天王说罢便不见踪影。晩上,随着寨后山顶一声雷霆响过,一头温顺的神牛果然来到阿牛身边。
A.吃新节
B.牛王节
C.姊妹节
D.杀龙节
2、诗人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
A. 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就像课本一样。大自然充满着绿色,充满着生机,因而说是“绿色的课本”。
B. 课本也是绿色的
C. 大自然是都是绿色的植物
3、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嫉妒(hù) 含情脉脉(mò) B.教诲(wǔ) 玲珑剔(tì)透
C.防御(xiè) 直奔(bèn) D.眼睑(jiǎn) 抖擞(sǒu)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指的是____________,“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请写出《已亥杂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少年中国。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文中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写园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看拼音写字词。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在书中我们增长见识:了解了圆明园曾经的jīn bì huī huáng(_______),见到了外形小巧líng lóng(______)的松鼠,还知道了太阳具有shā jūn(_____)的作用;在书中我们认识人物:认识了负jīng(______)请罪的廉颇、神机妙算的诸gě(______)亮和积极抵御侵略者的冀中人民;在书中我们获得qǐ dí(______):明白做人应该像chūn cán(_____)一样默默奉献,回顾人生时应该像保尔·柯察金一样不会因虚度年华而huǐ hèn(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刘东东是个____________的孩子,他的老师是个_______的老师。
(2)如果你是刘东东,听到老师读错后,你会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运用园地。
1.根据散文和说明文的特点,我可以判断把《白鹭》的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文,能让读者知道白鹭__________但感受不到像散文中白鹭的__________和作者对它的__________。
2.美的事物有目共睹,王维赞:漠漠水田飞白鹭。杜甫赞: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东晋葛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座右铭告诫自己惜时立志。
4.讲好民间故事是传承,讲的时候适当__________,配上________________。
5.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升反问___________?龚自珍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爱国之情。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中有童年:“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是儿童学着大人劳作的天真;“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是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是孩童不怕寒冷玩冰的快乐。
2.诗中有真情:《从军行》中“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出边塞将士的胸怀和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饱含遗民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愿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全家得知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3.阅读有方法:抓住人物的________、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时,毛主席一整天不说话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的心情:刘伯承元帅在没有打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时一声不吭,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的品质:方志敏同志经手百万筹款,却说一个铜板都没有,感受到他________的美德。
4.名著有魅力:“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写的人物是________,通过课文学习,我们知道他有________的特点(可以写性格,也可以写本领),请写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______________》。
9、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①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②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③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
④“都不是,先生。”
⑤“那一定是亲戚?”
⑥“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⑦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 ,说明态度 ;文句 ,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⑧当真吗
老太太十分惊讶
巴尔扎克先生
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
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
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⑨“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⑩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⑪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第⑦自然段中,横线处应该依次填写( )
A.潦草 欠通 马虎
B.欠通 潦草 马虎
C.潦草 马虎 欠通
D.欠通 马虎 潦草
【2】在第⑧自然段的空格中加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第⑨自然段中,巴尔扎克“满面羞愧”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自己的老师。
B.因为自己小学时期学习很不用功。
C.因为自己仅凭一本作文本就轻率而武断地判断这个孩子将来没有成就。
D.因为他没有认出这是自己的作业本。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老太太是巴尔扎克的老师。
B.文中的老太太来为巴尔扎克上了深刻的一课。
C.巴尔扎克最后意识到,这本作文本是他自己的本子。
D.老师欣慰是因为巴尔扎克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5】请用直线划出与文中最后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6】第⑩自然段中,“老师”说自己“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了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你认为“老师”有什么心事?为什么说已经“了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巴尔扎克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大业,但都没有见着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叫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青翠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成语概括为( )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进行了描写,描写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本文内容,选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著名士 下联:( )
A.三兄弟三顾茅庐
B.诸葛亮隐居隆中
C.刘玄德三顾草庐
【5】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想请诸葛亮出山的?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①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张飞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从刘备的语言、动作中,能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7】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精彩的课文天地
(1)《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中没有一个“马”字,但从
可以看出作者是写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2)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把你知道的至少写4个
(3)写出上半学期你在课内阅读中积累的一段美文: 。你认为这段文字好在: 。
12、默读下则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huí)水涡,都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yìn)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ái)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漫流在岩石上的水被马蹄溅起的声响,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yínɡ)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ān),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雪峰 ( )的白莲 ( )的雪水
( )的日影 ( )的溪流 ( )的山涧
( )的鳞光 ( )的生机
【2】默读句子填空。
①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②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作者描写野花,用三个“像……”构成了什么修辞方法?(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进入天山”,重点描写__________,突出天山的__________;作者“再往里走”,重点描写__________,突出天山的__________;作者“走进天山深处”,重点描写__________,突出天山的__________。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
【5】用曲线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画出来。
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地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听《三国演义》,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三个豪杰是关羽、刘备、和诸葛亮三个人结义。
【3】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
想念我的老师
亲爱的老师,你还在我故乡那长着许多荔枝树的山村小学任教吗?你还在背着我故乡的小学生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吗?你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引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走出师范学院的大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我们偏远的山村。你丝毫没有繁华城市小姐的娇气,吃苦耐劳,热爱教学,受到全村人的喜爱。
那年你才十八岁,像大姐姐一样时刻关心着我们。我故乡有那么多的沟沟坎坎,有那么多的泥泞小路。在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放学后,你总是送我们回家。你把裤腿卷得高高,光着脚丫,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蹚过那条脾气暴躁的小河。浪花溅到你的身上、脸上,雨水打湿你乌黑的头发,你却全然不顾。
隔着小河,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反复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你悦耳的声音被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灿烂的微笑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美丽。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教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吃苦耐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①”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②”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文中的老师受到全村人的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联系短文内容,将结尾补充完整。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仔细看左边的故宫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故宫从整体来看是长方形的。 (______)
(2)故宫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三大殿、御花园等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______)
(3)故宫四周有三座城门:西华门、东华门和午门。(______)
【2】故宫博物院决定自2018年6月开始实行周一全年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你想想看这是怎么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爱的姿势
这是发生在汶川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废墟的间隙,救援人员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了形,看上去有些怪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间伸进手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她都没有任何反应,废墟里也没有任何回应。还有太多的被困者等待救援,救援人员立刻向新的目标搜寻,当救援人员在下一处废墟前探寻是否有生还者时,救援队长隐约听到从她那里传来婴孩的啼哭声。救援人员立刻纷纷跑回她的尸体前,救援队长再次将手伸进她的尸体底下,仔细地摸索着,摸了几下,救援队长高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救援人员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尸体下发现了一个包裹在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的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有她身体的庇护,婴儿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给婴儿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1.“爱的姿势”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在“爱的姿势”下产生了什么奇迹,用“~~~”画出相应的句子。
2.本文用“爱的姿势”作为题目是因为( )
A.若用“死亡的姿势”作为题目,很不好听。
B.这个姿势很好看,很有美感。
C.因为这姿势体现着爱的永恒,是用生命铸就的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3.读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为文中的母亲而感动,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跟这位母亲说,请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个多么不幸而又幸福的孩子啊,当他长大后,读到这条短信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叙事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阳光的两种用法
肖复兴
童年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太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时,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无二的。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文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人家,也不多。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作“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除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作者认为居家过日子还有一种必备的物件是( )
A.清风
B.朗月
C.老阳儿
D.暖水袋
【2】“这样的法子很古老”中的“这样”指的是( )
A.烧好暖水袋
B.把老阳儿叠起来
C.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
D.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
【3】“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中的“这样”指的是( )
A.毕大妈不用火烧热水,直接用缸里的冷水解决孩子洗澡问题。
B.毕大妈的孩子多,洗澡时连玩带洗,噼里啪啦,与众不同。
C.毕大妈的孩子比较多,洗澡的时候需要排队一个个接着洗。
D.毕大妈接满一缸水,把阳光溶解在水里,然后给孩子洗澡。
【4】“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是( )句。
A.疑问
B.设问
C.反问
D.感叹
【5】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阳光的温暖
B.被窝的温暖
C.母爱的温暖
D.暖水袋的温暖
【6】“阳光的两种用法”指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依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袋 狼
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妙动物。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是一只狼。然而,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长着条纹。它可以像鬣(liè)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它和袋鼠一样都是有袋类动物。这种动物有着其他种类动物的特征,却又有着特
别的地方,它被人们叫做袋狼、塔斯马尼亚狼、斑马狼,还有塔斯马尼亚虎等等。
袋狼生活在树木较为稀疏的地方,或是草原上。然而,如果移居者来到它们生活的土地上,它们就会躲到森林深处。这种肉食有袋类动物从头到尾全长(1)5~(1)8米,肩高60厘米;肚子上有着像袋鼠一样盛放小袋狼的袋子;后背上有12~20条花纹。袋狼的嘴可以张成180度,它们会“咔嚓”一下咬碎猎狗的头。夜晚,它们单独行动,经常以袋鼠、小袋鼠或者是不会飞的鸟类为猎取目标。它们奔跑的速度并不快,但是会紧追不舍,直到猎物疲惫不堪为止。它们往往是一口咬住猎物的头使之毙命。
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移民到来后,袋狼的生存就出现了危机。
大量的家畜――羊被狗咬伤,而人们却误以为是袋狼所为,因为狗和袋狼都吸羊的血。1888年,政府出赏金奖赏捕杀袋狼的人们。在那之后的20年之中,共有2268只袋狼被捕杀,这是记录袋狼数量的珍贵资料。
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死亡的。
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岩石上发现了古代居民于一万年前绘成的壁画,从中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袋狼曾经生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奇妙的是,现在,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有一个袋狼保护区。这样做是否表明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呢?总而言之,这么珍贵的动物――袋狼灭绝了。
尽管与澳大利亚的古代居民共同生活了一万年以上,但是,随着新世界被人类发现,袋狼终于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根据释义,从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1分)
①非常疲乏。 ( )
②抵消损失或损耗,补足缺欠或差额。 ( )
(2)袋狼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动物。看它的头和牙,它像________,但看它身上的条纹,又像______;它用四条腿奔跑时,像_______;用______跳跃行走时,又像________。袋狼生活在_____________,最后一只袋狼是在_________年死亡的。(2分)
(3)句子练习。(2分)
①这样做是否表明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呢?(变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 “尽管……但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摘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句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 “大量的家畜――羊被狗咬伤”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意思是( )。(1分)
A.解释说明 B.语意的转折 C.声音的延长
(6)从文中找出破折号用法与之类似的一句话,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说一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还知道哪些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而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古诗训练营。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填写下列空格吧。
(1)《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 。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全句诗意是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 。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
(4)“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的_________ 。
(5)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此声”指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
(6)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0、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通过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改为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书面表达
快乐习作。
题目:我的______是______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