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选择恰当的词义填空。

    把他交给你,希望你今后能好好抬举他。(  )

    A. 使抬升                                       B. 培养                                       C. 称赞;提拔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恍然大悟

    意思: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苦心孤诣

    意思: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ɡěnɡ ɡài     wèi jù         jiǎn lòu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jiù yuán       yě mán         pàn luàn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 4、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语境写词语。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那天,家家都会áo( )腊八粥,泡腊八suàn( )。除夕夜,家家dēng huǒ tōng xiāo(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春节期间,人们会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 tuo( )的。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诗歌阅读。

    禾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释】①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②窦:此指水沟。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④啮(niè):同“嚼”,啃、咬。

    【1】诗歌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描绘的画面。

    ________

    【2】与《乡村四月》相比,《禾熟》在内容与情感上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议论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两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两个事例都是按怎样的思路叙事?

    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中“无独有偶”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4】概括写出选文第③段中“见微知著”,与前文的什么内容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④段为什么不可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③④段中都有“见微知著”,但后面的标点却不一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节选)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惆怅:_________________

    急遽: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惶——______ 消逝——______

    【3】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感觉“那光线漫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急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片断,完成练习。

      月亮是个小小的摇篮,里面睡着一颗星星。云给它盖被,风在摇着它。小星星睡着了,它做了一个清晨的梦——梦见太阳是个红红的大气球,挂在天边。

    1我会填。

    __________星星               __________

    2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喻成( )。

  •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 )去了_____有( )的时候____( )枯了____有( )的时候____( )谢了____有( )的时候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此作出解答,因此,这个句子是疑问句

    C.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此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

    D.作者借这样的问句,看似发问,实则已有答案,问句更能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画线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獅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就极著名。

    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戏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乡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向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乐队鼓笛也常有气无力板眼散乱地随意敲打着。有时为振作大伙精神,乐队中忽然又悠悠扬扬吹起“踹八板”来,獅子耳朵只那么摇动几下,老渔翁和蚌壳精即或得应着鼓笛节奏,当街随意兜两个圈子,不到终曲照例就瘫下来,惹得大家好笑!

    最后集中到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

    1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看,湘西灯节表演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7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生活或是影视中看过元宵会吗?请根据你的所见所闻,再结合本文的文字,发挥你的想象,描写一段元宵节观花灯的热闹场面。(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小长廊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语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第一段找出一律的三个替换词

    2从上文可以看出元宵节习俗不包括( )

    A. 观花灯 B. 放鞭炮

    C. 逛庙会 D. 走亲戚

    3请你选出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一项( )

    A. 七夕节 B. 清明节 C. 母亲节

    4 画出文中的夸张句。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邓稼先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得不另选一个职业,学上了驾驶飞机。(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日:瞧,_________就这么萌

    提示:“萌”,最新词义为“可爱”“超级讨人喜欢”“可爱得让人感觉非常好”。横线上可以填“他、她、它”,也可以填“我”,同学、伙伴、老师、邻居,甚至小动物,都可以写。

    要求:内容具休,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