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列机械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相向传播,P、Q为两列波的波源,以P、Q连线和中垂线为轴建立坐标系,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Q波的传播速度为
,
处有一个观察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波源P、Q同时起振
B.后
处质点的振幅为
C.波源P产生的波比波源Q产生的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当观察者以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P波的频率增大
2、“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好习惯,一位女生仅借助橡皮筋,刻度尺就测出了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她先用刻度尺测出橡皮筋的自然长度,然后用皮筋将课本悬挂起来,当课本静止时测出橡皮筋的长度为
,接下来用像皮筋沿水平桌面拉动课本,当课本匀速运动时橡皮筋的长度为
。橡皮筋的形变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所产生的弹力与形变址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由此可知,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
D.
3、如图所示,细线两端固定在天花板的A、B两点,光滑圆环套在细线上,用大小为 F 的水平拉力拉着圆环,圆环静止于 C点,AC和B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和
,撤去拉力,待圆环最终静止下来,细线上的拉力为
(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一个人单脚站立保持身体平衡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一定受到摩擦力
B.人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所受支持力就是重力
D.人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脚掌形变产生的
5、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载着登陆舱的探测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其中Ⅰ、Ⅲ为椭圆轨道,Ⅱ为圆轨道。探测器经轨道Ⅰ、Ⅱ、Ⅲ后在Q点登陆火星,O点是轨道Ⅰ、Ⅱ、Ⅲ的交点,轨道上的O、P、Q三点与火星中心在同一直线上,O、Q两点分别是椭圆轨道Ⅲ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等时间内,轨道Ⅰ上探测器与火星中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与轨道Ⅱ上探测器与火星中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经过O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O点的速度
C.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经过O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O点的加速度
D.在轨道Ⅱ上第一次由O点到P点与在轨道Ⅲ上第一次由O点到Q点的时间之比是
6、电磁轨道炮发射的基本原理图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充当传统火炮的炮管,弹丸放置在两导轨之间,并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当电磁炮中通过如图虚线所示的强电流时,轨道电流在弹丸处形成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磁场,弹丸获得很大的加速度,最终高速发射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炮的本质是一种大功率的发电机
B.若通入与图示方向相反的电流,弹丸不能发射出去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弹丸的质量越小,发射速度越大
D.两导轨中的强电流(如图示)在导轨之间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7、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D点是AB的中点,电荷量为的点电荷固定在A点。先将一电荷量也为
的点电荷Q从无穷远处(电势为0)移到C点,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
;再将Q从C点沿CB移到B点并固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移入之前,C点的电势为
B.Q从C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Q固定后,将带正电的点电荷从C点沿CD移动到D点,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D.Q固定后,将一电荷量为的点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为4W
8、如图所示,倾角为的传送带始终以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一质量为
的物块以
的速度从底端冲上传送带,恰好能到达传送带顶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
,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的时间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形状相同的A、B、C三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m、2m,将三个小球分别静置于同一光滑的水平直线轨道上的、
和
处(轨道足够长)。
时,A球开始以
的速度向B球运动。已知小球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发出相同音量(单位:dB)的声音,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为某种材料制成的半圆形透明砖,三束不同颜色的光垂直于直径方向射入半圆形透明砖,都恰好能在圆弧面PMN相应位置发生全反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折射率最大、光子能量最大
B.b光的波长最长、光子能量最大
C.c光的折射率最大、光子能量最大
D.a光的折射率最小、光子能量最大
11、月壤中存在大量氦3(),氦3可以进行核聚变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是理想的清洁核能源。已知
的质量3.0161u,
的质量4.0026u,
的质量1.0078u,
的质量1.0087u,1u相当于
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释放能量约
B.X是质子,释放能量约
C.X是中子,释放能量约
D.X是中子,释放能量约
12、一简谐横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
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该质点的
坐标合理的是( )
A.
B.
C.
D.
13、金属球内部空腔内放置一个点电荷后,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未标出场强方向),在轴线上有A、B两点位于空腔内壁上,用、
和
、
分别表示A、B两处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势,则( )
A. ,
B. ,
C. ,
D. ,
14、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初步建成三舱段的中国空间站(空间站对接前后的运行轨道可近似为圆轨道且半径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成功后的“三舱段”的空间站相比较之前“两舱段”的空间站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不变
B.对接后,空间站受到的合外力依然为零
C.对接后,空间站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D.梦天实验舱在地面上所受引力的大小小于其对接前瞬间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15、如图甲所示,辘轳是古代民间提水设施,由卷筒、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图乙为提水设施工作原理简化图,卷筒半径为R,某次从深井中汲取质量为m的水,并提升至高出水面H处的井口,假定出水面到井口转筒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水斗出水面立即获得相同的速度并匀速运动到井口,则此过程中辘轳对水斗中的水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
B.
C.
D.
16、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悬挂等高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表示木板所受绳子合力的大小,
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A.变小,
变小
B.变大,
变大
C.不变,
变大
D.不变,
变小
17、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使雾化涂料微粒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带上电荷,并吸附于带正电荷的被涂物的涂装技术,静电喷涂机的结构如图所示,规定大地的电势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化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B.静电喷涂机喷口处的电势大于0
C.工件表面处的电场强度小于喷口处的电场强度
D.工件与喷口之间的电场线与真空中等量异种点电荷之间的电场线完全相同
18、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打到金箔上,最后在环形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发生偏转是由于它跟金箔中的电子发生了碰撞
B.当α粒子接近金箔中的电子时, 电子对α粒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
C.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约为 10⁻¹⁰m
D.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
19、如图所示,两个电荷量都是Q的正、负点电荷固定在A、B两点,AB连线中点为O。现将另一个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放在AB连线的中垂线上距O为x的C点,沿某一确定方向施加外力使电荷由静止开始沿直线从C点运动到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力F的方向应当平行于AB方向水平向右
B.电荷从C点到O点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C.电荷从C点运动到O点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
D.电荷从C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逐渐增大
20、一质点从A点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后到达B点,此时加速度突然反向,大小变为
,又经过2t的时间到达C点。已知AC的距离为AB的距离的2倍,则
与
的大小之比可能为( )
A.
B.
C.
D.
21、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变化顺序为a→b→c→d,图中坐标轴上的符号p指气体压强,V指气体体积,ab线段延长线过坐标原点,cd线段与p轴垂直,da线段与轴垂直.气体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等温变化过程的是________,在b→c的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晶体不一定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C、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D、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E、热量可以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L0=________ m,k=________ N/m
24、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质点以初速度v0向右上方运动,v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不计空气阻力。为保持质点沿直线运动,需再施加外力 F 的作用,则 F至少为__________ ;若
,则质点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取 sin37°=0.6, cos37°=0.8)
25、航空母舰静止在无风的海面上,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允许滑行的最大距离为200 m,起飞时需要的最小速度为50 m/s,最大加速度为6 m/s2根据上述信息,舰载机可获得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m/s,在不改变舰载机及航母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要使得舰载机能达到起飞时的最小速度,你认为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写出一种办法即可)。
26、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 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挨着码头自由停泊,然后他从船尾走到船头后停下,用卷尺测出船头离岸的距 离 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 L.已知他自身的质量为 m,(忽略水的阻力)则渔船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7、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带小滑轮的小车的质量为M,小滑轮的质量为,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的拉力大小。
(1)实验时,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在C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如图3所示的图线没经过原点,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8、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太空科普课。王亚平在水膜里注水,得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接着又在水球中央注入一个气泡,形成了两个同心的球,如图所示,是通过球心O的一条直线,并与球右表面交于C点。一单色细光束
平行于
从B点射入球体,出射光线
与
的交点
到球心的距离是球半径的
倍,且与
所成的角
,求:
(1)水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
(2)为了不改变该光束的传播,气泡(球)的半径不得超过多少(不考虑的变化)?
29、某放置在真空中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中间开有小孔,小孔的连线与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C、D的中心线重合.在C、D的下方有如图所示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理想上边界与金属板C、D下端重合,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的B0为已知,但其变化周期T0未知.已知金属板A、B之间的电势差为UAB=+U0,金属板C、D的长度均为L,间距为L.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P(初速度不计、重力不计)进入A、B两板之间被加速后,再进入C、D两板之间被偏转,恰能从D极下边缘射出.忽略偏转电场的边界效应.
(1)求金属板C、D之间的电势差UCD.
(2)求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规定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方向为正方向,在图乙中t=0时刻该粒子进入磁场,并在t1=T0时刻粒子的速度方向恰好水平,求磁场的变化周期T0和该粒子从射入磁场到离开磁场的总时间t总.
30、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6 kg的物体P,Q为一质量为m2=10 kg的物体,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x0;
(2)物体Q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1、某早晨,司机小王发现仪表盘显示左前轮胎压偏低,只有145kPa,此时气温为7℃。汽车的正常胎压为200kPa,汽车轮胎容积为V0。
(1)若用某电动充气泵给左前轮充气,每分钟充入温度7℃压强100kPa的气体体积,那么充气几分钟可以使轮胎内气压达到正常胎压?(忽略充气过程轮胎体积和温度变化)
(2)若充气后行驶汽车,经一段时间后,轮胎内气体温度变为17℃,此时气体压强多大?(忽略胎内气体体积变化)
3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半径R=1.6m的3/4光滑圆弧轨道的工件,其圆心在O点,AOC连线水平,BOD连线竖直.在圆周轨道的最低点B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2kg,m2=1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1和2,两小球间夹有一个极短的轻弹簧,当弹簧储存了EP=90J的弹性势能时锁定弹簧.某时刻解除锁定,弹簧将两个小球弹开,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两小球脱离弹簧瞬间的速度的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小球2第一次沿轨道上滑过程中能否到达D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