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成立中华民国

    C.谋求民族独立

    D.发展资本主义

  • 3、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

    C.共产党善于革命的宣传

    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胜利

  • 4、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 5、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 6、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

  • 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 8、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乡闾清议品评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了曹魏时期出现“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这可用于说明(     

    A.选官制度改变利于激发官民责任感

    B.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

    C.曹魏统治者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

    D.曹魏亟需人才巩固政权

  • 9、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对这一时期白银的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棉花、棉布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 10、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出现

    B.南书房的设立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 11、“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 12、以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B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义务教育体系形成

    C

    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D

    至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A.A

    B.B

    C.C

    D.D

  • 13、马克思在阐述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时,曾提到: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A.通过国家手段促进社会公平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 14、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 15、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

    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

    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

    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

    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 16、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 17、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 18、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 19、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 20、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期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

    C.推动了官僚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 21、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 22、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

    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 2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

  • 24、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_______”,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思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_______(法律)。

  • 26、________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 27、________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居住则成为________的来源。

     

  • 28、罗斯福新政的 主要内容:整顿________调整________调节_______  以工代赈和________

    影响:标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________的时代

  • 29、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欧洲一体化进入到经济领域合作较高的一体化程度。

     

  • 30、________)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时迁居甘肃东部及陕西北部。1038年首领(________)称帝建国,定国号为(“________”),都城设在(________)。

     

  • 31、新文化运动提__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

     

  • 32、制度差异

    地球上不同文明区域在各自特定历史条件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即制度。

    请写出下方《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图中字母所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制度文明成果。

    A   B   C   D   E   F  

     

  • 33、明清时期甘肃各民族有:回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二战后建立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请阅读下列案例,分析应该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201812月,乌克兰央行行长Yakiv Smoliy周三告诉路透社,乌克兰央行将继续推进通胀目标,并计划在明年选举期间进入下一个深化阶段以解除货币限制。如有需要,乌克兰央行会动用外汇和黄金储备来干预市场,并预计将在12月向_______(贷款),预计可使其外汇储备达到192亿美元。

    2019522日《今日报》消息,尼日利亚向_______贷款3.5亿美元用于电气化项目建设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机构以及中小企业的通电率。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形成四对主要矛盾是哪些?

  • 36、古巴革命的领导者和过程是怎样的?

  • 37、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背景是什么?

  •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缺少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材料二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有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知识卡片

    大事件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主要领导人

    洪秀全

    孙中山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事件的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人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2)材料二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结合民主革命的主题,根据所给信息,完成该表。

    (3)材料二中历史事件给历史留下了什么教训?

     

  • 39、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