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化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得到了团领导和战士们的一致赞扬。

    B.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年人伸出了魔掌。

    C.菲律宾公务船竟然以扫射方式残忍杀害台湾渔民,激起海峡两岸人民的公愤。

    D.连长为连里家庭困难的战士买了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衬衫、牙膏等。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物质生活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用哲学的方式思考。因为哲学总是着智慧的光芒,可以帮助人们避免  ,从而建立起独立而正确的价值观。回归经典是走近哲学的一种好方式,可经典往往晦涩难懂,让人  。我们需要的是像《哲学的迷途》《哲学的底色》等既通俗又接近哲学原义的著作。

    A.散发  随波逐流  望洋兴叹

    B.散步  随波逐流  望尘莫及

    C.散发  随心所欲  望尘莫及

    D.散步  随心所欲  望洋兴叹

  • 3、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面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少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帮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C.③众人展开书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荆林氏,与鄙人风雨同舟二十载,既为爱侣,更为挚友。

    B. 鄙人不不才,所述不过一孔之见,但还是请各位洗耳恭听。

    C.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千言万语,全部写在了我惠赠你的诗里。

    D. 承蒙您的厚爱,日后如有需要,鄙人定当鼎力相助。

  • 5、“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一句运用的描写方式是()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环境描写

    D.外貌描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手

    朱以撒

    喜好笔墨的朋友来,有时会提一卷纸,说是送给我的。摊开,已经很温润了,心里便琢磨纸的年头。他说是古纸,从一个旧官僚后人那里弄来的。又有朋友来,拉开公文包,抓出两锭墨,它们安睡在墨盒里很久了,此时立于桌面,乌黑、粗大,很安稳。如果用五指把住、研磨,出墨会很顺畅。由于纸、墨的出现,几次交谈都围绕它们进行,也使我知道一些人不谙书道,却以藏文房四宝为快,只进不出,如何都不愿割爱。所谓藏,就是一种吸纳、堆垛,算得上人的嗜好之一。

    物越传越旧,越传越少,也就越见珍稀。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声名和地位,必须尽全部精力与智慧,或求人借力,方有所进。这是多难的一件事。物的升值与人相反,无须努力工作,躺着沉睡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不论发生什么巨变,它都一如既往地缄默。就像一张老纸,如果百年内不遇水火,伏在干燥的箱子深处,它就可以由老纸升为古纸。这种变迁随处可见——一个到遥远山乡插队的青年,后来离开了,再后来成为名人,当地就在他曾住的房门上挂个牌子,标上某某旧居,算是村子里的一个人文景点。随着时光流逝,房子越来越旧,价值越来越高。

    这些老纸、古纸、老墨、古墨,我藏了起来。有时无事就打开看看,摩挲一番。南方多雨的日子,它们的气息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视觉和触觉上能感受到。我曾经到江南那个盛产纸和墨的古镇,看它们落满灰尘,在架子的角落里。引导者说年头久了,连包裹的那一层毛边纸都很有价值了。看了看价格,觉得是有意标高的。有人要抽一张纸让我试笔,我以为缘分未到,不想动手。真要动手,一开始就有一点目空的架势,信手抽一张纸,任百年、五百年之久,摊开,以铜镇尺镇住。抽一支笔,也不试,就直接濡墨后落下。此时一定是心无芥蒂的,势必把这张纸写满甚至写破,干裂晕润无所不及,那才是快哉快哉。物是为人驾驭的,而不是用来唬人的,我对物的态度大抵如此。

    对于赠送者来说,不唯赠送的纸、墨,延及大红袍、紫砂壶,都会顺便附上“手作”一词,这两个字一出来,物品似乎就增值了。譬如装裱店里机器在那里工作,工人却说是手作装裱,我不质疑手工曾介入过,我想区分的是手工的精粗。比如老纸、老墨,绝对来自手工,虽然年头久了,还是可以看出工人曾经的动作是熟练还是生疏,他们的手有的可称为巧手,有的则是生手、笨手。这么多的纸、墨,来自不同年龄的手,还有背后千里万里相隔的情性,看起来都是一声不吭地炼烟、打浆,或全神贯注,或心不在焉,手感全不在一个格调上,也就使这些物件在后来越发生出差异。笔墨同道总喜欢说“人书俱老”,廉价地赠予上了年纪的人,这个“老”究竟是指手上功夫老辣、老到,还是暗指老朽、老化?有时和作品对照一下,还真是后者。

    家族的收藏可以让人看到莫测的远处——只要物件不损毁,永远看不到收藏的尽头。我对“尽头”没有兴趣,一个人不能长生与物厮守,也就没有义务以收藏的方式为后来人保留藏品。这一代人之所好,在下一代人眼里可能什么都不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收藏是很私人的事,此生可以因收藏而开心,至于日后,似乎不必多虑。当一个人不愿收藏了,觉得是个累赘,也完全可以使用这些藏品。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开始用藏墨研磨,挥洒在那些藏纸上面。由于年份不同,指腕感觉也不同,神情上有了一种开张驰骋的肆意。物尽其用,不用又待何时?特别是具备了品位的物质,自己不享用,总想留给后来人,真是没有道理可言。

    消耗老纸、老墨、古纸、古墨的那几年,日子过得特别慢,面对那条长流不尽的闽江,我总是缓慢地研磨着,使墨的颗粒更加细腻,墨香更充分地沁出来,以此来斟酌小楷尤佳。时光是不需要追赶的,也追不上,那么就坐下来,看一锭墨如何由高挑而至矮小。一锭墨屹立起来有那么高,急性子是受不了研磨的慢动作的,我倒担心一锭墨不经磨就化为汁水,那么时光就走得太快了。老墨、古墨都有自己的特点,坚实、细密,敲击时像青砖那般发出脆响。它们的消失往往让人浑然不觉,是坚硬无比的砚台锉走了它们的高度,就像一个人老了,他的盛气就弱下来。末了的一锭墨,就如同伏在水中的一片荷叶,接着,它化于水中,它曾经的坚硬,以柔软呈现。每一锭墨的终结都会使我有所思忖,从固体到液体,由于我的执着和力量而转化。

    美好的东西不要放得太近——以前听人说起时觉得很有哲理,然而过日子是不需要那么多哲理的。就像这些曾经有过美名的古纸、古墨,如果不用它们而任其沉睡,或敬它们供它们视若神明,它们就永远起不到作为物用的功能,而我在过手之后,就有把握和人言说什么是适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人提高自己的声名和地位与物的升值进行对比,又举到山乡插队的青年所住房屋后来成为名人旧居一事,强调了物升值之易。

    B.作者对一说“手工”物品就似乎增值了的现象不以为然,认为手工也有优劣精粗,并不是所有的“手工”都随时间的流逝而日益精巧。

    C.第三段中“真要动手……就直接濡墨后落下”两句话多用短句,又多以动词为骨干,少修饰,干净利落,有一种明快的节奏感。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其中又以抒情为主,这是因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作者的态度。

    【2】文章内容写的是收藏,题目却是“过手”,对此你如何理解?

    【3】朱以撒先生的散文有一个特点是“闲散”,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上一下、太阳与急流的描写,突出了蜀道的险要。

    (2)《逍遥游》中宋荣子认为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就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有关于乐器声的描写,都能体现特定的情境特点,比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就颇具边地风貌。

  •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诗作者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警世名篇,文中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写到了荷,荷一般亦可称作“莲”。周敦顾在《爱莲说》中对莲大加赞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本诗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抒发了真挚的友情,其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衰之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士大夫之族”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轻视;但“______________”,令人奇怪。

    (3)《师说》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与“士大夫之族”不从师的结果进行对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批评不愿从师的士大夫。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将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瞑,招月伴人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 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 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

    D. 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E. 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调兵部主事。引疾归。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丁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蓟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邀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贼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攻之不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因得疾,返太仓。嘉靖三十九年春,汛期至。以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古文,洸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裀褥。

    (节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古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B.丁父忧,亦称“丁外艰”,遭遇父亲去世。丁,遭遇;父忧,父亲丧事。

    C.江北,古汉语中“江”一般指“长江”,文中“江北”即长江以北地区。

    D.故事,文中指旧事、先例,现代一般用来指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或情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顺之博览群书,年少有成。他生来禀赋就超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广泛浏览众多典籍,二十三岁就参加了会试,并考取第一。

    B.唐顺之忠于职守,不辞辛苦。他为抗击倭寇,曾经一昼夜行军六七百里;曾经冒着盛夏酷暑在海船上待了两个月,并且因此得病。

    C.唐顺之作战勇敢,不惧生死。三沙之战多次失利,他亲自骑马布阵。敌人坚守不出,他和刘显持刀直闯敌营,距敌营仅有一百多步。

    D.唐顺之苦节自厉,求学忘我。他用门板作床,不设坐卧垫具,生活很不讲究,但研究学问十分投入,为参悟良知说甚至忘记睡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之以御贼上策,当邀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2)遂欲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攻之不克。

    【5】蓟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为何都受到降级处罚?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王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兴趣太多了,其实,把有限的力量集聚在一点,就有了穿透力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想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