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风( )正( ) 出人( )( )
见( )知( ) 卓有( )( )
( )( )趣味 目( )口( )
和( )相( ) 万( )更( )
( )( )井然
(1)比赛结束,观众依次退场没有争先恐后,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 。
(2)幽静的竹林中传来一阵舞剑声,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 的少年,那矫健敏捷的身姿令人拍案叫绝。
(3)面对茫茫无尽的宇宙,人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 的探索。
(4)改革开放后,中国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2、小学即将毕业,你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了,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请你为母校设计一条宣传语,宣扬学校的特色。(不要超过20字,要有个性) 。
3、猜谜语。
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
除非下雨和刮风,天山天门家家到。
谜底(______)
4、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期间人们会熬腊八zhōu(_________),泡腊八suàn(_____),吃jiăo zi(_______)最吸引孩子们的,除了买杂bàn (____)儿, 就是rán fàng(_________)烟花爆竹了。
5、想一想,找一找划线音节中的i,二声的有________个,四声有________个。
雨天,妈妈去赶集jí,没找到阿姨yí,还占了一yì脚泥ní,妈妈真的不容易yì!
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字词。
浸: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
【2】本词上阕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的山林景致。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
【4】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戴罪之宫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本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5】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词,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催人奋进的诗句有哪些,然后写下来。(至少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 相 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精彩回放。
和田沙漠地处(chǔ chù)大漠边缘,那恶劣(liè lüè)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1】画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照着写一写。
【4】读这段话,我深深体会到维吾尔人这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
10、课外类文阅读。
钱塘江秋潮
①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②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③爬上山顶,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海阔天空的景象,在那茫茫的雾色中,江水平静,伸向无边的远方,令人心旷神怡。
④开始,远处的江面十分平静。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潮势汹涌,浪涛耸立,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
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⑤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照样子,写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例: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____”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文学写法。
《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元(宵 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ènɡ 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 )一个比喻句。
A.是
B.不是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花灯(节选)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又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 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是_______。
【2】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的特点是_______。
【3】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选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4】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5】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13、考题精选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争吵了起来,妻子嚷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带点的词语。
寝食难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泪纵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1)第④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第⑨段中“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中“最坏的打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选择”,请说说父亲的“选择”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词析句:用波浪线在第⑧段中勾画出表现“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后的行为的句子。
【5】整体感知:结合短文,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他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形象问题”是说他形象不佳,长得不好看。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是赞扬父爱的伟大。______
14、回答问题:
(1)《只有一个地球》都是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各举一例。
(2)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么?
(5)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6)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然资源有限”的?
(7)重点语句理解
①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8)“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这段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9)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0)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15、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学会生存——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要求:请你结合“学会生存”这一主题,谈一谈你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