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读革命英雄故事,难忘故事中那一阵阵历史的回响。狼牙山下战士们zhuàng liè háo mài__________的口号声,391高地màn shān biàn yě____________“为邱少云同志报仇”的呼喊声,天安门广场pái shān dǎo hǎi____________的欢呼声……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2、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俗话说:“不热不___________________,不热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______,看谷秀。”又说:“____不出头,____喂老牛。”
3、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极短时间的:
(2)来源于历史故事的:
(3)取材于“读书”的:
4、回顾诗歌,完成练习。
作者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势,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险阻。
5、下面是某本名著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请你读后回答问题。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在岛上生存,鲁滨逊打猎、捕鱼、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6、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7、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人认为能改变清政府腐朽现状的诗句是:_________。
【3】《己亥杂诗》中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词语来展现大中国的磅礴气势
【4】其中对“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气愤
B. 生机勃勃的局面
C. 发怒
9、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 ) 轻蔑( )
出世( ) 轻易( )
2.用“‖”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画“——”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1)当时人们的表现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当时人们都可能说些什么话?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国人的轰动和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如果你是詹天佑,当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夏之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呜。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爆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勃生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是不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追肥,浇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下面最适合填在文章第2自然段横线上,体现本段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2】第3自然段中用四个“快”字,叠用“听听”“看看”两个动词,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请在下面的横线作简要批注。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围绕这个中心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4】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请试着写出连续的两句古代文人描写夏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中“你看”以下的部分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第3自然段通过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C.第4自然段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D.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对田野的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6】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又写“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爱在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突然 虽然 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突然 虽然 依然)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突然 虽然 依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联系上下文,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伤心(______) 简单(______)
【3】写出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
诉苦(______)(______)感动
【5】父亲在拐弯处回头,这一动作让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文章,用“ ”画出感触最深的一处语句,并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这几段话中,主要运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 语言 心理
B.动作 语言 神态
C.外貌 动作 语言
D.语言 神态 心理
【2】文中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因为“屹立”的意思和“站立”一样。
B.不能。“屹立”表达了五壮士坚毅的品格,更表达了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决心。“站立”则无法体现当时五壮士的心情。
C.能。因为这两个词都能表达出五壮士坚毅的品格,表现出当时的心情。
D.不能。“站立”是单纯地站着,体现不出五壮士当时的心情。
【3】文中“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情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声音”一方面指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B.“这声音”喊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C.“这声音”是指“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体现了完成任务后壮士们心情的激越。
D.“这声音”体现的是壮士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13、精彩赏析阁。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仔细读这两个语段,摘抄你认为可以积累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每个语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实物的部分,用“﹏﹏”画出想象的部分。
【4】在第1自然段中两处用了“清幽”,第一次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说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2自然段中分别写了兄妹俩“听、看、想”的情景,从中表现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
身虽断,爱未绝
她,是个教师,工作于什邡市龙居小学,教孩子们英语。
她,爱说爱笑,体态略胖,烫着卷发,是学校最年轻的党员教师。她爱唱英文歌,为了保护嗓子,平时不敢吃辣椒,学生们都称呼她“小向姐姐”。一个多么阳光的女孩,只有21岁!
她,本来可以不死,擅长短跑的她只需要跨出教室门,再跑两步,冲到走廊,就能躲开轰然坍塌的楼板,从楼道逃生!
她的领导流着泪说,向老师当时离逃生口最近……
可是,她没有走,因为教室里还有她的孩子们,她不能舍弃他们。她一面催促孩子们快跑,一面起三个跑得最慢的孩子往外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房子轰然倒塌……
遗体被发现时,她已被压断为三截。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三个学生。救援人员怎么也无法扳开她的双臂,现场的武警官兵为之落泪,纷纷行起军礼。
阳光的女孩,她离阳光更近了。
在危急的时刻,她竟然能抱起三个孩子!在死亡面前,她用身体呵护生命,用爱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空间。
然而,她失败了,粉身碎骨。但是她不曾后悔,身虽断,爱未绝。
她的父亲说:“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80后女孩,你是如此坚强!用爱支撑希望!用灵魂展示阳光!虽然你失败了,但是,你依然是英雄!或许,你并没有失败,你的爱将随阳光永恒!
向倩,你的名字永远在我们心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放弃——( ) 了解——( )
支持——( ) 坍塌——( )
【2】向老师本来可以不死,她离逃生口最近,但是她没有走,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你失败了,但是,你依然是英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身虽断,爱未绝”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向姐姐永远地走了,此刻,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①表示不小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不拘束: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我走出家门。
②老妇人坐在木椅上,双眼望着我。
21、记事类
1.让我气愤的一件事
2.这次我做对了
3.一件难忘的事
4.童年趣事
5.《那是一次( )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