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____)
2.全副精神高度集中。(____)
3.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_____)
4.独创一格,与众不同。(____)
5.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____)
6.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____)
7.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____)
8.形容走路不稳。(____)
9.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____)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③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
④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吃的liánɡ shi(______)与埋在地下的méi tàn(______),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光有shā jūn(______)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zhì liáo(______)疾病。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有着小巧línɡ lónɡ(______)的面孔,性格ɡuāi qiǎo(______),很讨人喜欢。
4、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或__________。”来说明革命者要有正确的生死观。
5、以下三个字是三句古诗句的最后一个字,分别给它们注音,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吴: 孤: 壶:
我发现了:
6、课文内容大回放。
出塞
秦时 汉时关,万里 人未还。
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根据古诗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
【2】“但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人从写景入手,诗的前两句写了 和 这两种景物;后两句中的“飞将”指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7、补充诗文,完成练习。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 ,
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把诗文补充完整
【2】画“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刘邦统一国家后的____和希望有________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8、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
【2】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9、非雪天不能读书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 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完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说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根据拼音,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wú xiá( ) (2)xiāo qiǎn( )
(3)yòu huò( ) (4)sī cǔn( )
【2】第1自然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______朝诗人_______的诗句“_______”转化而来。
【3】第1自然段中“一天风雪”中“一天”的意思是______;第4自然段中“恋恋不舍”一词体现出一种感情,它与本段中“______”一词相呼应。
【4】“奢侈”的本义是花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此词运用在第3自然段中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观全文,题目中的“雪天”既指______的雪天,也指_____的雪天和______的雪天。
【6】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
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秋天读书,______________;
冬天读书,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chè zhè)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rùn yùn)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zǎi zài)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快速默读短文,想一想,短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划横线的句子时,应该读出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为什么要“善待我们的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得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1】第③节中加点字“参差”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2】第②节中的划线句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描绘了丁香的特点。
【3】第③节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12、课内阅读。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1】用“~~~”画出揭示“战争残酷”的句子。
【2】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说明当时德国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描写小姑娘“笑”的目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4】“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中的“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用“ ”画出选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
【2】怎样理解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小心翼翼”这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选文第3自然段中“滴答,滴答滴答”的雨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灯光下的月光》,完成下列各题。
灯光下的月光
①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②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撒进来的月光。
③这是留在我脑海里的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④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橙黄的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⑤我想,如果这是一幅真实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特别健康,可是,这仅仅是我的一种憧憬,一份期待,其中掺和着许多的无奈。
⑥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非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并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⑦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⑧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建立起阅读的品性,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素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⑨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
【1】④自然段提到了哪些文学作品?请写出书名(至少找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④段和⑦段中划“ ”句子的理解。
④段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下文,说说⑤段中加点调“无奈”的具体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实际,谈谈你的阅读经历和对阅读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厚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上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乐园。
同学们,许多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依据生活,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又符合情理的人物形象或故事。请你模仿这种创作方式,结合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一个故事吧!
1.环境:雪夜,路灯下
2.人物:一位老人
3.要求:①发挥想象,内容具体,语言生动。②题目自拟,书写认真,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