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下面的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北京人( )
A.使用打制石器
B.掌握钻孔技术
C.会建造房屋
D.从事原始农业
2、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D.繁荣与危机并存
3、鉴真和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僧人。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加强边疆管理
B.开凿丝绸之路
C.传播中国文化
D.扩大唐朝疆域
4、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
A. 张骞 B. 张謇 C. 昭君 D. 杜诗
5、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历史事件可以在《史记》中查阅并且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②
7、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瓦当、提花机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战国时期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这项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主体工程构成”“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9、《史记》记载:“(汉初)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针对这种状况,汉朝政府( )
A.重视农业生产
B.奉行“无为而治”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禁绝工商行业
10、看历史故事是我们青少年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黄袍加身”的故事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唐朝建立
B.黄巢起义
C.北宋建立
D.清军入关
11、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改府在北京中南海签订了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和执行意味着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结束了西藏的农奴制
12、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下列不属于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成果的是
A.学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粟等农作物 C.会制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
13、下图中的A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4、元朝时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军机处
15、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是( )
A.《西行漫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封神演义》
16、“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而北京人能够吃到熟食,是因为他们能够
A.制作陶器
B.钻木取火
C.用天然火
D.饲养猪狗
17、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
A. B.
C.
D.
18、南宋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意义,以下可以作为南宋都城宣传名片的是( )
A.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B.心泊秦淮,梦栖南京
C.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D.东方古都,长城故乡
19、在今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文天祥抗元
D.郑和下西洋
20、唐代长安城内“坊”和“市”分开。这里“坊”指的是
A.官民居住区
B.手工业作坊
C.商业区
D.娱乐区
2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开始形成新的民族是________。
22、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宣布侵入朝鲜,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我国______________,干涉我国内政,威胁我国安全。
23、河姆渡人生活在七八千年前的________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他们会运用________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24、宋真宗时,宋军在澶州城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5、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_
(2)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定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_
(3)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__制代替禅让制
26、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______,大的诸侯势力_______。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的地位。
27、西周分封制
(1)目的:___________。
(2)方法:周王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诸侯的义务:___________。
(4)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______
29、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________
30、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打着“______”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成为第一个春秋霸主的是______。
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启迪智慧。请将以下人物的序号,填入与之相应的括号中。
①董仲舒 ②王羲之 ③越王勾践 ④孔子 ⑤秦始皇 ⑥诸葛亮
A.卧薪尝胆(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秦王扫六合(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E.三顾茅庐( ) F.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32、夏商西周的立国之君和亡国之君
3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环井田,开件陌,急精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候你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筑者食槽辣: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假。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的主要措能有哪些?
(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4)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面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统治密切相关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应当如何治理国家?